在台灣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的黑鳶,歷經環保意識抬頭,在台族群數量穩定成長,今年冬季調查數量為 879 隻,創下 30 年以來監測黑鳶族群數量迄今的新高點。
台灣猛禽研究會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調查今年黑鳶冬季數量為 879 隻,創下自 1992 年開始監測黑鳶族群數量迄今的新高點,南北族群有感增加。
調查團隊發現隨著全台黑鳶數量增加,黑鳶夜棲地也略有變化,目前數量最大的夜棲族群在貢寮地區,高達 268 隻。透過持續進行的黑鳶衛星追蹤紀錄,有助於瞭解隨著族群數量增加後,新增的夜棲地位置。
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告訴中央社記者,近年環保意識抬頭,黑鳶在台數量穩定成長,藉由先前的黑鳶候鳥「小茄子」案例,也證實台灣黑鳶有候鳥族群,若環境能持續變好,同樣可以增加黑鳶候鳥來台過境及度冬時的存活率。
黑鳶成鳥身長約 58 至 69 公分,翼展約 157 至 162 公分。全身為暗棕色,最大的特徵是魚尾狀的尾羽,常築巢於森林邊緣區的大樹上。有著群聚的個性,很能適應人類環境,常在港口、魚塭或農田找尋食物。
依據台灣國家公園資料,黑鳶在台灣被列為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然而黑鳶在其他國家其實是數量眾多、穩定的普遍性鳥種。經學者深入調查發現造成黑鳶族群消失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不當的農藥施作所影響的結果。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