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曾是金門東半島最早街市 走訪何厝來趟穿越之旅

金門縣金沙鎮何厝村開發聚落小旅行,邀請民眾春節一探老酒甕和難得一見的番薯石輪,村民說,安脯糊(地瓜切片軋成粉)要用傳統石輪碾軋,才會有好口感。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門縣金沙鎮何厝村「番薯故事館」商店最近開張,店裡販售社區研發的地瓜餅、地瓜酥、地瓜圓和地瓜風味餐等,此外,何厝村也推出聚落小旅行,邀請民眾走訪清朝時代的木製老店鋪,體驗何厝限定的穿越之旅。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門縣金沙鎮何厝村街道,曾是金門東半島最早開發街市。雖然如今繁華落盡,但村民近年致力發展以地瓜為主的「風土經濟」,邀民眾春節可走訪清代老店舖,來趟穿越之旅。

何厝王氏宗親會理事長王火盛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何厝位於太武山騎馬嶺西北麓下,村落中多數家屋順地勢興建;由於地面呈波狀起伏,狀似覆瓦,家屋建在上面,稱為「瓦厝」。由於閩南語「瓦」、「何」音相近,因此村莊名為「何厝」。村內散布七口池塘,居民稱為「七星池」或「七星潭」。

王火盛說,何厝早年位於古官道與古渡口交會點,曾經是金門東半島的盛極一時的商業中心,也因此發展成多姓雜居之地,有何、王、陳、蔡、吳、馬、詹、張等姓居民,有別於金門絕大多數的單姓村落。何厝後因鄰近渡口淤塞,商業式微,繁華不再。

早年金門土壤貧瘠,不容易耕種,「新金門志」記載,明神宗萬曆 22 年( 1594 年),商人從呂宋島引進地瓜,因不容易遭受海風和病蟲害,大量種植後,很快成為金門的主食。

金門縣金沙鎮何厝是金門東半島最早開發的村落之一,村民近年致力發展以地瓜為主的特色產業,「番薯故事館」商店最近開張,賓客品嚐地瓜餅。圖片來源:中央社

何厝耆老說, 1940 到 1950 年代,村中釀酒業發達,當時就是以地瓜酒為大宗,村裡現還保有當時酒坊遺址。前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胡璉主政金門後,高粱酒一躍為金門經濟命脈,地瓜種植面積銳減,漸漸淡出金門人的回憶。

何厝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綉菊告訴中央社記者,社區 3 年前向勞動部申請「走訪七星農場&番薯故事館計畫」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整理村裡七星農場蔬菜區及地瓜示範栽種區,逐漸繳出漂亮成績單。繼 2021 年 8 月成立「番薯故事館」,近日又在故事館裡增設商店,大力提高在地特產和文化能見度。

「番薯故事館」商店店長楊立楷說明,店裡販售社區研發的地瓜餅、地瓜酥、地瓜圓、地瓜酒香腸、地瓜酒鹹豬肉和地瓜風味餐,還有文創商品,以及自去年中推出的地瓜小學堂,手作安簽(地瓜簽)、安脯(乾地瓜片)和安脯糊(地瓜切片軋成粉)。楊立楷說,為了保存特產的新鮮度,且不浪費食材,店裡消費主要採預約制,春節過後,會公告確定的營業時間。

此外,何厝村也在去年開發聚落小旅行,邀請民眾走訪清朝時代的木製老店鋪、製酒甕和地瓜石輪,體驗何厝限定的穿越之旅。村民說,安脯糊要用傳統石輪碾軋,才會有好口感。金門縣政府參議許正芳在商店開幕致詞提到,文化若只靠政府補助,無法長久,唯有在地文化與經濟結合的「風土經濟」,文化風貌方可永續長存。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