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濕地面貌4
位於金門縣金寧鄉的慈湖是國家重要濕地,鸕鶿和歐亞水獺可說是最大賣點。而金城鎮浯江溪口濕地也因為戰爭,人們無法親近水域,在沒有人為干擾下, 一直是水鳥與鱟的樂土。
慈湖濕地面積近 118 公頃,除了涵蓋慈湖水域範圍,另有周邊漁塭、森林、水道。慈湖本來是雙鯉湖的出海口,戰地政務時期,基於防衛需求,於 1969 年圍海築成 550 公尺長的慈堤,成了現在的鹹水湖。
也是因為昔日的兩岸對峙,種種軍事管制限制民眾出入海邊,反而因人煙的罕至,讓生物有了安全的棲息繁衍空間,珍貴的自然資源得以保留下來,讓今天的金門有著豐富生態景觀。 2007 年內政部營建署評選慈湖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2015 年濕地保育法施行後,確認為國級重要濕地之一。
金門位於東亞地區鳥類遷徙的途徑,水鳥在遷徙途中需要休息與覓食,慈湖和烈嶼鄉的陵水湖等地區成為遷移性水鳥的最佳休息站,經調查共記錄到 115 種鳥類,過境鳥及候鳥占6 成以上,使得金門成為著名賞鳥勝地。尤其慈湖北側的木麻黃林是冬候鳥鸕鶿在金門最大的夜棲地。
慈湖周邊遍布漁塭,水道交錯綜橫,雙鯉湖到慈湖之間成為水獺出現覓食的熱點,周邊草生地也有水獺築巢繁殖紀錄。此外,這裡還有瀕臨絕種的種類,如黑面琵鷺、遊隼;稀有的種類像環頸雉、唐白鷺、白琵鷺、魚鷹、黑翅鳶、小燕鷗、蒼燕鷗等鳥類,以及應列入保育的大杓鷸和紅尾伯勞。
鸕鶿和歐亞水獺可說是慈湖濕地的「明星物種」。每年 11 月到隔年4月,是觀賞鸕鶿的絕佳時機,清晨和黃昏,在慈湖週邊景點可看到鸕鶿成群結隊出外覓食或歸巢的萬馬奔騰氣勢,令人嘆為觀止。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現在還有 8000 多隻鸕鶿每年會向金門報到。
模樣超萌的歐亞水獺更是金門觀光最佳「代言人」,歐亞水獺在台灣本島已全面滅絕,現在僅存於金門,數量約為 200 隻。但因水獺習於夜間活動,民眾想要見到牠們的本尊是可遇不可求。必須依據水獺活動留下的「物證」,如排遺、足跡、食餘及滾痕等,來確認牠們是否出沒。
此外,浯江溪是金門重要且最長的溪流,每到冬季,幾百隻鷸科鳥類會聚集在浯江溪口和周邊海域泥灘覓食。潮間帶上還有幼鱟、彈塗魚、招潮蟹等潮間帶生物,豐富浯江溪口生態。 其中,鱟在台灣已極為罕見,歷經4億地球環境劇變,仍能存活至今,有「灘地活化石」之稱, 與鸕鶿、歐亞水獺並列金門生態旅遊「鐵三角」。
金門縣水試所表示,金門位處九龍江口,河海交界水域營養鹽豐富,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優良孵育場所,擁有豐富海洋生物資源,尤其是西、北海域潮間帶棲地,因底質屬泥灘地,更是鱟在金門的優良生長繁殖場所。走一趟浯江溪口濕地,與傳奇活化石鱟來場美麗的邂逅吧。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