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百合花樂團行走星馬台味十足 盼音樂共鳴無國界

圖片來源:中央社

以傳統樂器結合流行旋律的台語樂團「百合花」首度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巡演,其結合古典、現代與台語的多元風格,顛覆星馬對台語歌的想像,他們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希望讓音樂共鳴無國界。

百合花 4 月底前進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中央社記者透過「百合花樂團」在吉隆坡演出前空檔和他們面對面訪談,感受他們結合傳統與現代搖滾並吟唱台灣土地的聲音。

創作兼主唱林奕碩、貝斯手林威佐與鼓手陳奕欣於 4 月 30 日傍晚時分不約而同混入人群中,他們踏著街景、漫步街頭,圍坐在馬來西亞亞羅街( Jalan Alor )街頭藝術表演者旁,靜靜地聆聽東南亞獨特表演曲風。

這是百合花樂團首度赴星馬的海外巡演,也是 3 名年輕的音樂人首度到東南亞感受馬來、華人與印度的多元曲風,傳遞以搖滾融合傳統南北管創作出的台語歌曲。

「百合花樂團」先後於吉隆坡、檳城與吉打州亞羅士打的吉華獨立中學演唱與講唱會。大馬不乏獨立樂團演出,但這種獨特表演風格與台語曲風卻是第一次。

鼓手陳奕欣告訴中央社,音樂本身這個載體,是一個很容易可以突破語言和文化層面限制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即使聆聽其他語系的音樂創作,雖然不見得立即了解究竟唱什麼故事、歌詞內容、吟唱意境,但如果喜歡這個音樂,或覺得音樂有趣,仍會有音樂層面上共鳴。

百合花樂團成軍 10 年,林奕碩是讓傳統結合搖滾的靈魂人物。他說:「我們的音樂演唱是以台語演出,我本身也學習南管、北管等傳統音樂,過去未曾踏出台灣舞台走向國際或東南亞國家,我們不斷思考要去哪表演才有意義,若到同樣與台灣有移民歷史的地方,嘗試產生共鳴交集火花,星馬或許是最佳平台,也滿有意思的。」

林奕碩指出,台語歌與文化有密切的連結性,星馬華人社群普遍以福建話溝通,但台語與福建話仍有口音腔調等落差,如果歌詞中添加幽默感,本地歌迷如對這個語言沒有概念,或是沒有看歌詞,可能就無法清楚掌握「我們在唱什麼」。

貝斯手林威佐認為嘗試用「講唱會」方式跟樂迷分享則是大膽突破的第一步。講唱會算是他們之前沒有做過的形式,主要都是以 Live House 、演唱會與音樂節等演出空間為主,這種方式比較不會讓歌迷知道創作的背後故事,如果首度赴星馬以演唱會方式,可能無法與歌迷有深度的文化連結,但講唱會的形式是一個不錯的嘗試。

林奕碩說:「透過新加坡獨立書店『草根書室』和大馬的吉華獨立中學以演講和合唱結合的講唱會模式,讓年輕學子知道百合花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歌,希望以創作者角度表達各種不同『意圖』、凸顯意欲融合的元素」。

當談到音樂與語言的關係時,林奕碩隨即回憶當年老師教授南管和北管使用的語言就是台語,「音樂發展和語言的關係是密切的」,嘻哈文化是由美國發展出來的音樂,拉丁美洲的音樂也是如此,這些音樂的語言跟音節、特質和聲調是有關係的。

他說,當年創作曾嘗試英文歌、華語歌曲和使用現代樂器演繹,但「感覺沒有什麼力道」,簡單來說就是「我不喜歡自己做的這些歌」,因此重新學習傳統音樂,運用台語寫歌,發現了趣味。

他並指出,由於很少人在發展「這個語言」(台語)的藝術表現,近代有大量台語歌都是在某個時代的特定風格不斷重複,歌詞內容侷限,加上很多歌都不會提到現代議題,也沒有創作者深入探索,「我就想要嘗試」。

林奕碩以收錄於百合花「不是路」專輯中的歌曲「物仔」為例,說明歌詞中「有一个物件真可愛,蹛佇見本櫥仔內,馬上將你帶轉來,予你溫暖予你愛,好毋好,莫出聲,寶貝仔囝,我是真心誠意來對待,烏白亂走我會將你關咧籠仔內」,就是把人類對動物的控制欲寫成一首有點變態的歌。

談到這次星馬之行的 3 場演唱會與 2 場講唱會,3 人都認為是對百合花樂團海外巡演的試煉,他們希望串連東南亞不同族群在唱法上的呼應情感,讓音樂共鳴無國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