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水鹿現蹤中低海拔 恢復日治時期活動區域

圖片來源:中央社

特生中心今天表示,台灣特有亞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灣水鹿過往侷限在海拔 2000 公尺以上,近 3 年研究顯示往較低海拔擴散,發現取食、大量蹄印,恢復日治時期中低海拔的活動區域。

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天發布資訊指出,台灣水鹿( Rusa unicolor swinhoii )為台灣特有亞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也是原生最大型草食動物,早年遍佈全台,分布區域涵蓋海拔 300 公尺以上,隨著棲地被嚴重破壞及高度獵捕,族群數量大幅減少,僅限於海拔 2000 公尺以上山區;近 3 年研究顯示,往較低海拔擴散。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鋒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位於高雄藤枝地區的特生中心中海拔試驗站,海拔高度在 1100 至 2635 公尺間,大部分為針闊葉混合天然林,從民國 100 年起在不同海拔梯度架設自動相機樣站做監測,過去只在 1800 公尺以上現蹤,且稀少、零星;5 年前開始在 1400 公尺(中低海拔)測到。

特生中心舉例, 2019 年後,首度現身在海拔 1600 公尺以下樣區,迄今已成為本區台灣水鹿最主要的活動場域。

還有 2023 年 4 月,中海拔試驗站駐站人員在辦公廳舍周遭林道上與森林邊緣發現大批台灣水鹿的蹄印和覓食痕跡,沿途取食佛手瓜與李樹等人工植栽,以及大量鵝掌蘗、山芙蓉、山櫻花、台灣野蘋果和青楓等原生植被嫩葉,並留下 2 處排遺;經檢視監視影像得知為雄性個體,整體活動時間超過 30 分鐘。

蔡繼鋒說明,低海拔為 1000 公尺以下, 1000 到 1500 公尺為中低海拔, 1500 到 2500 公尺為中海拔,台灣水鹿在日治時期分布到中低海拔,近 10 年來,包含東海大學、屏科大、師大、台大研究也顯示活動區域擴散趨勢明顯,登山客遭遇台灣水鹿機會變多;但是數量是否確實增加,則要再做研究證實。

另外,特生中心補充, 1989 年後,隨著「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與施行,禁止任意獵捕野生動物,同時期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劃設建立,讓台灣水鹿有了休養生息的轉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