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吳欣盈的樣子,我有些感慨。能夠當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至少要 40 歲以上,她算是已經接受了完整訓練走入人生下半場的人,但感覺好像什麼都不懂,之前的人生不知道都拿來幹什麼?
而且我想起台灣另外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她在美國唸完書之後回到台灣,某個大學幫她創立一個科系讓她有教職,她可能嫌太無聊或怎樣,很快就辭去她的工作,而一大堆平凡的博士都應徵不上教職。
有錢人不一定就不會有精神生活,但有錢在華人的社會很容易變成一種詛咒,自然而然會把自己變成一種缺乏意義的存在。
我大學同學有不少是有錢人的家庭,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就開始開車,即使是中南部的同學,我們搭野雞車上台北的時候,他們是搭飛機來回。
有錢人的家庭能夠和我們念一樣的學校科系,有些人認為是用錢扶起來的,我倒不是這麼認為,我接觸的這些同學天資聰明,有相當的毅力,再加上生在有錢家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那時候我是非常羨慕他們,不用煩惱生活的困難,當我一個禮拜三、四天的家教的時候,他們是到南陽街補習英文準備到美國去唸書。
就像我們傑出的系友孟懷縈學姊一樣,她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IEEE Fellow,史丹佛大學電機系終身講座教授,臺大講座教授,創銳訊通訊公司創辦人,以領導分散式無線網路技術發展而最為知名。
她在演講的時候說:是她的父親逼她,堅持要她出國去留學,她在飛機上從台北一路哭到舊金山。
資質一樣的人出生在有錢的家庭真的比較好嗎?在求生存的時候,最容易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我是運氣很好,一路過關斬將,因此可以滿足自己的願望。如果一輩子都不能脫離出身的環境,一直在求生存的階段,這樣真的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嗎?
有錢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求生存的滋味是什麼。而且因錢是來自於父母和家庭,一定要聽話,有些強勢的父母就會像孟學姐的爸爸這樣,逼她去美國唸書,現在看起來當然就是影響她人生的重大事件。如果逼她去跟某一個人結婚?或做什麼跟家族利益有關的行為?例如,去從事政治或謀求什麼樣的地位?
記得很久以前,在講德國大學學費不用錢沒有排富,我講了一句話,很多台灣人很難理解,「有錢人的小孩也需要政府幫她獨立」,所以德國的大學才免學費,「連外國學生都不用學費」。
回首過往的歷程,我二十幾歲就可以在歐洲到處玩,在巴黎住過一個禮拜,靠的是自己沒有老頭子在上面指指點點,總覺得自己的運氣相當得好,在很早的階段就可以有了獨立自主,決定自己人生的方向。
想到有錢人,一定會想起柏林工大的傑出校友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這個維也納鋼鐵大王家的小孩,能夠比他有錢的應該是不多。維根斯坦雖出生於富裕家庭,但他選擇放棄了他的財產。他認為,追求哲學真理和智慧比物質財富更為重要。他的生活方式非常簡樸,簡單的生活有助於清晰的思考,並且可以更專注於哲學的探究。
即使在物質上極為富有的背景下,一個人也可以選擇追求精神和智慧上的富足。
有錢或沒錢,到頭來一定都會死,蔡亦竹說他做這些事情是「要留給人探聽」,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要幹嘛。
(最近跑步都在聽蔡亦竹的有聲書,雖然我跟他吃過好幾次飯,算是朋友,但他那種皮皮的樣子,我都不知道他的真實面貌,聽了他的書以後才知道這個人很有內涵。)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