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看「其實她沒有那麼壞」,德國一些媒體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高,他們推薦去看的原因是對女主角莎莉·麥克琳的致敬,這部片被歸類是喜劇,直接說教的意味太重,德國人認為白白浪費了一個好的劇本,應該要更隱晦,更有深度,更符合現實世界的邏輯。
對於我這一個每天在網路上寫說教文的人,這部片讓我感動,我們畢竟不是德國人。
這部片裡面有講到訃聞最重要的有四個項目:
- 逝者與家人相親相愛
- 同事對逝者佩服仰慕
- 能夠不經意地感動別人的內心
- 最後是最重要的王牌:人生的亮點。
我一直強調每個人應該常常想到死亡,發現死亡就在不遠之處會讓人改變很多選擇。
很多人看我好像很容易逼自己做什麼事情,我的智力測驗並不高,我覺得有個深刻影響我的關鍵是我從十幾歲開始一直覺得死亡就在眼前。
常常在想我爸在人生最後日子決定要樹葬,不設任何牌位,一個受傳統家庭文化影響這麼深遠的人,拿香拜拜了一輩子,最後為什麼會做出如此的選擇?
如果他在早一點的時間能夠發現死亡離自己這麼接近,是否更早就可以體悟他在最後時所發現的道理?
這樣他的人生是否會有所不同?
了解死亡的意義,並且鄙視死亡,基本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逃避不去思考,尋求宗教的力量永生,或認為子女是生命的延續,都會混淆欺騙自己,使自己無法深刻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拖延怠惰無法採取應該有的行動!
This is harriet Lauler saying please don’t have a nice day, have a day that matters, have a day that’s true, have a day, that means something.”
~The last word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