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台灣的行政部門與央行,在穩定匯率與物價這兩件事上面,可以說是成就非凡。就拿對美元匯率來說,近十年來印象中不曾波動百分之十。隔壁的日本,也是以保守的貨幣政策著稱,但前一兩年就貶了將近一半。
台灣的通膨其實也低於大多數的發達國家。
前兩天,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才在推論:美國現在的通膨數字,如果採用1970年代大滯漲時期的統計方法,恐怕已經將近百分之二十。
台灣,說萬物不漲太矯情,但至少我感受不到有像美國這樣的通膨體感。
維穩是有代價的,庶民生活的歲月靜好,通常是壓抑性的貨幣政策和就業政策,還有政府對於民生物價的強力干預而來的。這背後都是納稅錢在撐腰。
台灣運氣很好,這幾年剛好站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節點上,企業繳稅滿滿,「台灣錢淹腳目」,台灣政府才有那個底氣,去強力維穩貨幣與民生物價,還可以留下一堆財政賸餘。
但,台灣終究不是天天在過年。
事實上出口導向的海島國家,對於外匯市場與供應鏈的變化,應該是比大陸型國家敏感的。台灣這種匯率與物價的穩定度,其實是違反自然規律的。
所以我對台灣普羅大眾那種,「朝三暮四」猴子式的物價觀,真的感到很厭惡。當然要跟普羅大眾傳遞「萬物皆有代價,物價穩定也是要代價」這種觀念很困難。
但是一般家戶用電每個月漲幾十塊錢,就一堆傻瓜在那邊天要塌下來的樣子,看得真令人眼神死。
原文出自蕪菁雜誌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