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laudius
最近飛過第七貨櫃中心,發現七櫃二期碼頭基礎設施都已經完成,橋式起重機也已經安裝。
去年 8 月第一期 S5-S3B 碼頭啟用時,港務公司曾表示第二期預期將在今年(2024)7 月啟用,屆時七櫃中心總面積可達 149 公頃,可同時停靠 4 艘全球最大級的 2.4 萬 TEU 超級貨櫃船再加兩艘支線船,作業量預計達每年 650 萬 TEU。
也就是七櫃蓋好後,這座貨櫃中心作業量,就能抵高雄以外的台灣所有港口貨櫃運輸量總和(去年台北港+台中港+基隆港大約為 475 萬 TEU)。
而港務公司也在進行第三貨櫃中心 70 號碼頭水深從 -13.5 公尺加深到 -15.2 公尺,第五貨櫃中心 77~79 號碼頭從 -14.5 公尺加深到 -17.0 公尺的工程,讓五櫃也能停泊 2.4 萬 TEU 船隻。
改建完成後,台灣第 1 大(世界第 7)航商長榮會在七櫃,年作業量 650 萬TEU;第 2 大(世界第 9)航商陽明會在六櫃,年作業量 330 萬 TEU;第 3 大航商(世界第 11)萬海會在五櫃(五櫃另有韓新遠洋),年作業量 200 萬 TEU。
這項戰略佈局對高雄,也對台灣非常重要,因為高雄港在亞太貨櫃港中基礎建設進展落後,排名不斷往下掉,已經不是主要樞紐港口。明年馬士基與赫伯羅德組成的雙子星聯盟運作後,預計會採取樞紐港運作策略,減少主航線直靠港口,需要透過支線集運船把貨運到樞紐港。香港、台灣與馬來西亞巴生港等都未列為樞紐港,連新加坡直靠船隻也將減少。
所幸在本國航商加強佈局情況下,預計貨運量不減反增。去年(2023 年)受國內進出口景氣影響,高雄港貨櫃吞吐量年減 6.9%,但今年 1~2 月,就比去年同期增加 7%,在七櫃全數啟用後,應該會持續增加。
港務公司預估,高雄港貨櫃排名已掉到 18,但七櫃完成後,有機會力拼前 12。雖然和前幾名的大型樞紐港難以抗衡,但維持操作最大型貨櫃輪的能量,改善裝卸效率,留住主要航商,高雄就不至於在全球海運的版圖中邊緣化,也就不至於增加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成本。
而在七櫃更外側,洲際石化碼頭的石化品儲槽區,包括台塑、台聚、中石化、勝一、長春和荷商史都特轉投資的利百特等業者,預計今年(2024)都會陸續開始運作,成為台灣石化產品進出口及轉運重鎮。
根據媒體報導,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日本熊本及德國德勒斯登設廠所需的電子級溶劑,就是在高雄生產,由兩家供料商勝一、長春在此基地裝船出口,也是半導體產業鍊一環。
高雄港大建設的意義在整個台灣海運的命脈,從高雄港南側長出的這一大片土地,就是台灣貨運、高值石化產品進出口的未來。
原文出自高雄好過日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