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李忠憲專欄》真實是什麼? 有關蔡英文的博士論文!

真實是什麼? 有關蔡英文的博士論文!

我在觀點和真相那篇文章講到:每個人的陳述都不是事實,只是一種觀點,而且親身的經歷是非常個人化。那麼有辦法知道何謂事實嗎?

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者興起了一場運動,他們出於對無休止的真理討論的不滿,建立了一個「實用標準」:「真實的就是有幫助的」。

現實是否可以服從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我們在自己的意圖中追求現實?正如玩弄概念一樣,在抽象層面上總是有針對此類反對意見的智力迴旋餘地。如果你以足夠普遍的方式看待它們,這些條件就會變得無形且分散,例如蔡英文的博士論文,這世界絕大部分的人不是她的同學,沒有人親眼看過她的博士論文口試,順便一提當年我的博士論文口試,除了口試委員的教授外,實驗室的同學也沒有人旁聽,每個畢業的學生都是這樣,那麼如何判斷這是現實?

當我們迷路時,最好的建議就是退後一步。

第一步是放棄問題的普遍性,一般來說,「什麼是真實的?」無法得到答案;從最普遍的意義上來說,真實永遠不可能被擁有。這意味著永遠無法完全確定核能是危險的,也許只是有人給我戴了有色眼鏡?我們又沒有真實體驗福島,車諾比爾或三浬島的核能災難,核能真的危險嗎?反正現實考量,冷氣及半導體都要用電,核能可以發電,難道這樣還不足夠嗎?

關於這個問題,卡爾·波普爾給了這樣的建議:

試著反駁我們認為是真實的東西——如果我們付出了很長時間的努力並且它仍然有效,那麼它很可能是真實的!

我們要了解世界上(或台灣)發生的所有事情嗎?為什麼高虹安的貪污和黃國昌的反質詢與我們有關,當有用的東西比比皆是時,為什麼要為無用的東西煩惱呢?如果把了解現實付諸實踐的話,波普爾的指針是有道理的,我們必須為現實而努力,因為它不是免費給你的,柏拉圖說:不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活,相同的道理,不經自己檢視的事實不值得相信。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堅持一個假設,透過排除例外來豐富假設,以對抗實驗中的矛盾。

人們很容易將現實視為一堵堅硬的牆,維特根斯坦用向後彎曲的鏟子來挖掘岩石為例說明語言工具作為理解現實的不足,這就像試圖用一把向後彎曲的鐵鍬去挖掘岩石,這種工具的形狀和功能使得這個任務變得幾乎不可能完成。

如果到目前為止所說的是真的,那麼我們自己就是真實的一部分,現實中不可移動的東西恰恰是當我們想要到達所謂的牆,真實的不是牆,而是我們內心的運動。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是不是真實的?期待、失望、痛苦、對幻象的洞察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就是真實中的一部分。

@

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幾個留學美國、有博士學位的大學同學,一直走不出蔡英文論文的陰影,蔡英文的論文明明就在這裡可以下載,我剛剛又下載了一次!

有時候不要說正直、誠實或抗拒誘惑,如果眼光只限制在自己專業領域的世界裡面,可能連正常都有一些困難!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