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輩激奮兮,安五分。
三十年遺恨兮,今相存。
有血有肉兮,漢男子。
中宵拔劍兮,臺灣魂。」
–石錫勳
前引這首詩,是台灣民主運動前輩石錫勳在日治時代就讀台北醫專(今台大醫學院)時,因抗議學校對待台灣人學生不公,書寫在黑板上的一首詩。
1900年(日本明治33年)的今天,石錫勳出生於彰化。父親是著名中醫師,石錫勳自幼即奠定漢學基礎。
18歲那年,石錫勳考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在校時發生台籍生與日籍生的差別待遇,石錫勳與多位同學挺身抗議,並有前引詩的動作,險遭學校開除,幸有杜聰明說項,最後以禁足兩週處罰。
1921年(大正10年)蔣渭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醫科五年級的石錫勳立刻加入。畢業後,積極從事文協的活動。
此時「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蓬勃展開,石錫勳熱心支持參與。
1923年「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期成同盟會」成立,石錫勳被選為專務理事。同年底爆發「治警事件」,石錫勳被捕。最後被判罰金百圓,成為治警事件被判罪者最年輕的一位。
治警事件後,石錫勳負責彰化地區的文化協會活動。
1927年文化協會分裂後,石錫勳走「新文協」的左翼路線,曾與王敏川、賴和、張信義、林碧梧等人創辦《大眾時報》。
日治當局對左翼運動開始高壓,石錫勳家中被日警搜查。也曾試圖以鉅款收買石錫勳,條件是要他退出文化協會、不再參加活動,但為石所拒。新文協遭鎮壓後,石錫勳始專心經營醫院及南亞製粉株式會社的組業。
二戰結束後,石錫勳期待國民政府,還被推為彰化地區「歡迎國民政府委員會」主席,並參加中山堂的受降典禮。石錫勳參加國民黨,並出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彰化分團主任。
但是戰後的官場陋習、貪污腐敗、特權橫行,開始讓石錫勳失望,看清了國民黨,他終而退黨。
儘管他逃過1947年二二八劫難,但是1949年石錫勳還是遭到警備總部拘捕(以他與在日本的台獨運動領袖廖文毅有聯絡為由),所幸最後被判無罪,僅拘禁三個多月。
然而,關心時政的石錫勳,往後的每一次參與公職選舉,都遭中國國民黨打壓。他三度參選彰化縣長選舉,皆輸給國民黨的「兩票」(買票及做票)。
當年選舉舞弊、選風敗壞,讓石錫勳與王地、何春木等無黨籍人士共同召開中部四縣市選舉改進座談會,這些座談會發展成1960年由《自由中國》雜誌創辦人雷震等人籌組新政黨「中國民主黨」。石錫勳也參與組黨,被推為新政黨17名召集委員之一。可惜,國民黨發動「雷震案」,逮補雷震等《自由中國》雜誌人員,新政黨胎死腹中。
石錫勳仍不死心,1963年,石錫勳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第三屆省議員,1968年1月,石錫勳獲青年黨提名參選彰化縣長選舉,但都無法掙脫統治當局的掌控。石錫勳打選舉訴訟官司也是枉然。
國民黨對於這位頑強的對抗者最後終於下重手,1968年,石錫勳被當局以叛亂罪(涉及「劉佳欽、顏尹謨事件」)遭到逮捕,判刑7年。
石錫勳在獄中罹患心臟病,高血壓、氣喘等多種疾病,1968年底爭取到保外就醫。
1980年黨外運動人士王燈岸出版石錫勳的傳記《磺溪一老人》,旋遭查禁。
「美麗島事件」後的1980年代,黨外民主運動蓬勃發展,回到彰化的石錫勳寫了〈回鄉感作〉,發抒內心感受:
「八二光陰轉眼過天涯,浪跡嘆蹉跎,
湛身難訴貧寒苦,仗義誰憐壯士磨;
殘骨終埋桑梓下,赤心難挽舊山河,
歸根落葉終須滅,愧對青年意氣高。」
1985年9月22日下午,石錫勳因肛門邊緣廔管病例引發心臟衰竭病逝。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