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施景中醫師寫了一篇文章,很多媒體引用。
後來沈政男醫師不敢直稱施醫師,只敢指稱「恨柯人士」來發文,沈也寫了一篇文,也被一些媒體引用。其實,懷有恨心的是沈,持續說理的是施醫師。
施醫師在忙碌之餘,又寫了一篇更完整交代始末的文章,也對其前文其中一小處的疏漏表示道歉跟更正,然後附上相關論文內容。(這是對寫文章負責的態度,相較之下,沈政男從來不會對自己行文的大疏漏有任何歉意)
我把施醫師兩篇文章的文字檔跟所有論文的圖片轉成 pdf 檔,全部丟進 notebookLM(註),請 AI 幫我彙整出一篇清楚好讀的文章,以了解始末。
沈政男擅長去頭去尾去脈絡的談事情,撩撥一些沒有閱讀理解能力的人的情緒,非常要不得。
議論公共議題,知識分子有責任消弭社會分歧,而不是擴大分歧。
以下是 NotebookLM 的整理結果:
2021 年台北市青少年施打 BNT 疫苗與心肌炎爭議事件始末
2021 年 9 月初,台灣開始施打第一批 BNT 疫苗後,出現了零星的心肌炎案例,加上國外也有相關報導,導致人心惶惶,許多家長開始反對讓孩子施打第二劑 BNT 疫苗。當時,台積電、鴻海、慈濟歷經千辛萬苦購買的第二批 BNT 疫苗還在運往台灣的路上,如果這些反對聲浪持續發酵,將會讓他們的努力功虧一簣,也會讓台灣的防疫出現破口。
為了化解家長的疑慮,兒童心臟病基金會的一群教授,包括台大王主科教授和陳益祥教授等人,希望能進行一項公共衛生研究,在青少年施打第二劑 BNT 疫苗前後,為他們進行心電圖檢查 (EKG)。他們認為,如果能透過心電圖找出施打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青少年,並及時給予治療,就能讓家長安心;而如果研究結果顯示,施打 BNT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機率極低,也能讓民眾對疫苗更有信心,未來就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心電圖普篩。
9 月底 10 月初,這些教授們帶著這個想法,聯繫了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希望獲得他的支持和經費補助。然而,他們的提議卻遭到柯文哲的冷淡回應。柯文哲表示:「那是你們自己要做的研究,關我什麼事?」 據當時王主科教授回憶,當時台北市政府的態度和中央指揮中心的態度一致,都認為國外沒有先例,因此不支持這項研究。
由於台北市政府不願提供經費,陳益祥教授只好自己想辦法募款,最後募得了 180 萬元;兒童心臟病基金會也從補助病童的專款中撥出 50 萬元,用於這項研究。心電圖設備方面,則是王主科教授聯絡了他在美國創業的台大校友,由 QT Medical 公司捐贈了數十台可以上傳雲端分析的心電圖儀器。
雖然柯文哲一開始並不支持這項研究,但在王主科教授等人的努力下,他最終還是責成交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許家禎,負責協調教育局和學校配合這項研究。12 月 16 日起,研究團隊開始為 5800 多名青少年在施打 BNT 疫苗前後各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據參與研究的人員表示,那段時間他們總共判讀了上萬張心電圖,甚至連做夢都夢到在看心電圖。
儘管柯文哲後來勉強配合了這項研究,但在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他卻隻字未提站在他身後,為這項研究付出巨大心血的教授團隊。甚至在研究團隊到建國中學進行心電圖檢查時,柯文哲還無預警地帶著大批記者到現場拍照採訪,讓研究人員感到十分錯愕。
這項研究的結果於隔年順利發表,證實了心電圖檢查確實可以非常靈敏地及早發現青少年在施打 BNT 疫苗後出現的輕微心肌炎症狀。但由於心肌炎的發生率非常低,研究團隊也提醒,是否需要對所有施打 BNT 疫苗的青少年進行心電圖普篩,仍須考慮效益比。
這項研究結果讓許多家長感到安心,也讓政府考慮不需要進行全面性的心電圖普篩,否則以台灣的醫療環境和人力資源,很難負荷如此龐大的普篩工作。試想,如果要為所有施打 BNT 疫苗的青少年進行心電圖檢查,勢必需要額外的空間和人力資源,尤其女學生還需要特別隔離一個空間更衣,才能進行檢查。以每人檢查 10 分鐘計算,加上更衣時間,大規模施打疫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總之,這項研究的完成,要歸功於以王主科教授和陳益祥教授為首的研究團隊,以及兒童心臟病基金會的全力支持,他們才是默默努力的無名英雄。
而柯文哲在整件事情中,除了在研究後期提供了部分行政協助外,並沒有做出太多實質貢獻,卻試圖將所有功勞攬在自己身上,這種行為也引發了部分人士的不滿。
原文出自楊斯棓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註:notebookLM,是由 Google 推出的一款個人化 AI 協作工具,透過上傳個人文件,NotebookLM 能夠立即理解這些來源的內容。鼓勵公民使用AI新工具,能更有效幫助大眾增加媒體釋讀能力。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