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 月德國才發生跨年夜難民集體性侵女子事件,大眾在驚魂未定時刻又發生一起強暴案:一名俄裔未成年少女在失蹤一天後,向警方宣稱被「南方人」綁架和性侵。
當時,德國正值難民潮的高峰,每天都有數以千計難民入境,全國官員和義工為了收容難民忙得手忙腳亂。消息一傳出,憤怒的民眾上街遊行和破壞難民住所,抗議難民施暴,連俄國外長也批評德國警方毫無作為,刻意袒護難民。一時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對難民排斥的情緒快速發酵。
儘管事後證明,這名少女是自願離家,新聞背後顯然有俄羅斯國營媒體煽風點火,為此德國政府還公開譴責,造成兩國關係緊張,這起子虛烏有的性侵案依然造成社會恐慌,加深許多人對難民的刻板印象。
同一年,不論是英國脫歐公投或美國總統大選,假新聞再度發揮影響力,影響開票結果,危及民主運作,「後真相」(Post-truth)一字還因此成了年度關鍵字。
德國的公共媒體,眼看 2017 年年底即將舉行大選,為了避免重蹈英美覆轍,決定在年初成立事實查核網站「尋找真相」(Faktenfinder),運作至今近 2 年,果真發揮正面作用。
歐洲是公共媒體的發源地,也是全球公共媒體最發達的地區。德國的公共廣播與電視,一向深受民眾信賴,以第一電視台(ARD)每晚 8 點的「每日新聞」(Tagesschau)節目為例,平均收視人口將近千萬,市占率超過 3 成。由第一電視台主導成立的事實查核網站,任務主要分為 3 大類,分別是揭露假新聞、名詞解釋和教學影片。
在揭露假新聞的部分,工作重點是查證網路上流傳的消息和檢驗政治人物言論的真偽。以最近一個月為例,網站揭發的假新聞包括比利時核電廠爆炸案,以及薩克森邦(Sachsen)的邦總理,如何在一次專訪中錯誤引用關於難民的統計數字。
此外,英國媒體如何受俄羅斯網軍的影響,轉載他們製造的假消息?排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網站上公布一張地圖,顯示全國各地都發生難民行兇案件,為何有誤導大眾的嫌疑?美國總統川普拒絕承認颶風瑪莉亞(Maria)的罹難人數,還為此痛斥民主黨抹黑,為何他在說謊?
在追求速度的即時新聞時代,媒體經常不自覺淪為假消息傳播的幫兇,德國的事實查核網站不僅為讀者辨別真偽,也近一步探究新聞事件的真相。
為何揭發假新聞這麼重要?「尋找真相」負責人根辛(Patrick Gensing)表示,散播假新聞的人一般來說有特定目的,因此,事實查核網站得費心一則一則去反駁,才不會積非成是,「錯誤的說法只要一再重複地說,就有愈來愈多人信以為真,畢竟他們沒聽說過其它的說法。」
用簡單扼要的文字,解釋時事經常出現的專有名詞和新聞背景,也是「尋找真相」任務的一環。舉例來說,同溫層是什麼?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稱一個人是種族主義者?足球賽最近引進的影像輔助判決真的公平嗎?
提升大眾的媒體素養,教育民眾具備識別假新聞的能力,才是遏止假消息擴散的治本之道。因此,「尋找真相」也利用圖表製作教學影片,教讀者看懂統計數字、辨識出假新聞和造假的合成照片、及洞悉網軍如何在社群媒體運作。
德國公共廣播與電視的經費,主要來自民眾每月繳交的收視費,每年預算高達約台幣 3000 億。公共媒體代表人民監督政府和財團,在社會上原本就享有極高的公信力,堪稱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根據民調,7 成的民眾認為公共電視值得信賴,反之網路和商業電視台的可信度只有 2 成。
身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廣集團,德國第一電視台成立的事實查核網站,得以利用北德(NDR)、西德(WDR)等各地公共廣播和電視的資源,以及派駐 31 國的特派記者,來支援繁複的查證工作,為新聞事件提供新角度。
因此「尋找真相」推出到現在不到 2 年,早已成為熱門的新聞網站,每個月觸及的人數平均有好幾百萬人,尤其在新聞事件延燒之際,臉書貼文的觸及人數經常超過百萬人。「尋找真相」的成功,也進一步提高公共媒體的公信力,備受傳播學界的讚揚。
德國第一電視台新聞節目的總編輯葛尼夫克(Kai Gniffke)日前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尋找真相」不是「真理部」,所做所為只是把不實的訊息揭示出來,能幫助因特定資訊而不安的民眾,「我們將查證的結果公諸於世,讓每一個人自己下判斷。」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