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門走塔城街到大稻埕迪化街,經過小小的甘谷街口,會看到南京西路的這棟洋樓,眼光為之一亮,樓不高卻引人注目,同時也會迷惑這邊的門牌號碼,南京西路、迪化街、塔城街、甘谷街在此交會。
以地緣關係來說,這個路口是當時海路與陸路交會的所在,南京西路往西到大稻埕港口,而往南便是當年的大稻埕火車站(今台北醫院中興院區),也是進入台北城的北門。日本時代,縱貫線成形,也隨著淡水支線興建,商業區往東擴張到太平町通(延平北路)。
南京西路舊稱六館街,「六館」的由來有兩種,一是說這條街上有六家茶行,另一傳說是板橋林維源捐助劉銘傳的各項建設而獲得欽差官職,所以林家就自行蓋了六間行館,林家的確在此地有經營建祥茶行,當年是台灣最大的茶行。而此地洋樓也多靠林家興建,租給商行使用。除了洋館之外,還有許多各國大使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此地有不少銀行金融機構,有的還是總行,可是進去辦理業務的人卻不多,銀行辦事員會親自到大稻埕有錢人家辦理業務,所以親自來銀行的人並不多。
日本時代本島人的金融機構受到總督府的法規限制,1926 年,林獻堂投資成立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剛留學回國的陳炘籌組一個台灣人資金,供台灣人利用的金融機構。陳就讀慶應義塾大學理財科,又赴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並取得博士學位。
大東信託總行設立於台中,今日繼光街與民族路口,現址為農業金庫,分店設立與台北、台南,投資者多為台灣文化協會的支持者。
後來的大東信託在《臺灣新民報》、《臺灣文藝》、《臺灣文學》刊登廣告支持,並提供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資金,支持社會運動,可以說是台灣民族運動的經濟支柱。
根據文化部文化之產局的資料,位於南京西路 241、243、245 號的洋式店屋,是昭和年代(1926 年後)由「林本源維記興業株式會社」興建,1933-1943 年,出租給大東信託株式會社台北支店。
1944 年,總督府合併大東、屏東、台灣興業三家信託業,設立台灣信託株式會社,雖然陳炘還是擔任總經理,但是股權已經大量稀釋,大部分為總督府所控制。
戰爭結束後,1946 年,陳炘被傳言要抵抗江浙財團(陳儀勢力),以漢奸罪名逮捕入獄,後來無罪釋放。1947 年台灣信託公司成立,二二八事件後陳染上瘧疾,陳儀派人傳喚多次,後被吉普車帶走後就沒有回來了。
觀察 1945 年美軍航照圖,屋頂可能是因為轟炸而屋頂破損,與 1957 年航照圖對照,南京西路 239 巷後來才開通,形成了這六棟相連的店屋美麗的轉角。如今,西裝店、設計家具賣店、旅館、咖啡館、餐廳、酒吧在這裡經營,到處可以看到建築之美。
1945年航照圖
1957年航照圖
從歷史來看,六館街的形成與三個不同政權統治時,政府與財閥商人的合作,或是後來撕破臉的政治角力,無時無刻都在上演,我們應該多了解避免重蹈覆轍,而這幾棟街屋正是這些事件的發生地。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