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建設日益進步,戰場型態逐漸以城鎮作戰為主,更凸顯強調快速的「應用射擊」及「限制空間作戰」訓練重要性。過去被稱為「惡人谷」的台中谷關特訓中心,正是城鎮戰英雄的搖籃。
距離台中市區逾一小時車程,隱身在谷關溫泉區的「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特種作戰訓練中心」,為培育國軍特種作戰人員搖籃,共分為戰術、技能、山寒、水域、政教等 5 大教官組別,其中技能組主要訓練城鎮戰、狙擊、爆破及格鬥(柔道、跆拳、搏擊)等。
都市建設日益進步,戰場型態逐漸轉變以城鎮戰為主,當特戰人員進入建築物內的限制空間時,因障礙、不可預測事物變多,且敵人可運用死角增加,因此在狹小空間中,如何發揮特戰部隊的戰力,並達成任務相當重要。
技能組長陳可遇中校表示,特戰人員執行任務時,會依任務需求,模組化編制人員及裝備, 6 名人員為基本單位,執行戰鬥任務時編組 12 人( 2 組)至 24 人( 4 組)。
至於一個組別的編制,分別為「前觀」、「前管」、「通信」、「爆破」、「救護」及「狙擊」。前觀為組長,除了可擔任砲兵觀測手的角色,並有砲班後援外,也能擔任狙擊手觀測員;而前管則具備地空通聯能力,可申請空軍、海軍艦隊火力支援。
狙擊又分「物資」及「普通」狙擊。若持美製 M 107 A 1 狙擊槍,因火力相當強大,打在敵人身體會「炸裂」,秉持殺雞不用牛刀的心態,都以攻擊敵方重要物資為主。
除了任務編組外,城鎮戰中最重要的訓練莫過於「應用射擊」與「限制空間作戰」。
應用射擊部分,陳可遇說,應用射擊屬近距離快速射擊,射擊過程中必須保持雙眼張開,利用左眼觀察戰場環境、右眼瞄準,有別於普通官兵射擊時可以「閉眼」,難度相當高。訓練項目分為「前進」、「障礙物」、「手步槍轉換」、「快速換彈夾」、「掩護射擊」。
談到訓練感想,受訓學員陳智勇表示,將近快一個月才適應雙眼睜開射擊,除此之外,由於城鎮戰注重團體合作,包括走位、手勢等,必須與隊員透過事前不停的磨練產生默契,增加在戰場的信心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反覆人員操練外,擁有精良儀器設備,更是戰場得勝一大關鍵。
例如「戰術偵搜球」,可結合固定桿或繩索垂降,以無線影像傳輸方式 360 度觀看戰場環境,除了戰場外,更曾落實在花蓮大地震執行搜救;「四輪偵搜車」則具輕度越野能力,有效掌握第一現場。
最特別的則是「不可見光搜索儀」,可裝配在步槍,對轉角後方敵人實施偵查,避免遭敵軍發現,同時具備錄影、錄音及拍照功能。
記者實地探訪位在特訓中心中的限制空間戰鬥課程演練,為模擬遭到歹徒劫持,以 6 人為一組的受訓人員必須考驗平時訓練成果,透過結合應用射擊、活用特戰裝備救出人質。
訓練開始,特戰人員以擊破槌撞開敵方建物大門,先以四輪偵搜車勘查戰場環境,以交互掩護方式向敵人所在處挺進,利用手勢向隊員發布攻擊訊號,同時以絕佳默契,分別由隊員向多個敵人目標射擊、成功救出人質。訓練結束後,再由教官實施檢討,作為日後精進方向。
陳可遇說,特戰的訓練除了注重達成任務外,也越來越重視隊員安全,不只是應用射擊等戰術運用,救護職能、警戒、相互掩護更是訓練重點,同時也要求每一名隊員擁有不同的專長。
至於台中谷關特訓中心過去為何被稱為「惡人谷」,國防部軍官表示,因特訓中心位於谷關偏遠地區,國軍人員中若有表現、態度不佳,但未達汰除標準,都會送至谷關就近看管,當年的指揮官必須「比這些人還凶」,才能震攝這些官兵。
不過,時至今日,惡人谷的惡名不在,取而代之的則是保衛國家特種人員訓練的重要搖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