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用「就是要這麼做」取代「想要這麼做」──自我暗示的神奇力量

圖片來源:Pixabay / 作者:Septimiu

[bs-quote quote=”你不是做不到,而是從來沒想過你做得到!讓心理暗示之父庫埃教你──不勉強就能完成想做的事!” style=”default” align=”center”][/bs-quote]

愛彌爾‧庫埃( Émile Coué ),心理暗示之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愛彌爾.庫埃的診所位在南錫聖女貞德路安靜的那一端,就在他怡人的自家花園裡。一九二一年夏天,我到這裡來拜訪他,並有幸首次目睹他會診的情形。快九點時,我們從他的屋子進入花園,花園一角有一棟兩層樓磚房,敞開著窗迎接空氣與陽光──這裡可是診所呢!幾步之外,一棟較小的平房則是候診室。

在結實纍纍的李樹與櫻桃樹下,病人三五成群坐在花園椅子上和善地聊天,享受早晨的陽光,其他人則三三兩兩逛入花叢與草莓圃。

診療專用室已經擠滿了人,但躍躍欲試的新訪客還是不停從門口湧進來。他們圍住一樓所有的窗臺,門口也密密麻麻站著一群人。診療室裡,病人們先是占據牆邊的座位,接著人潮湧向地板,坐在折凳和折疊椅上。庫埃好不容易找了一個位子給我,然後診療就開始了。

你的心理是否過度憂慮?

第一位和他談話的病人是一個虛弱的中年男子,女兒陪著從巴黎來這裡看診。那名男子有嚴重的緊張毛病,走路有困難,頭、手臂和腿都抖個不停。他解釋說,如果他走在路上碰見陌生人,想到對方可能會提到他身體虛弱,他就嚇得兩腿發軟,必須扶著手邊的東西才不會摔倒。

庫埃請他站起來走幾步路,他拄著拐杖,走得很慢,膝蓋也伸不直,重重地拖著腳走路。庫埃鼓勵他說狀況一定會改善。

你在自己的無意識裡播下了壞種子,現在開始你要播下好種子。你製造這些壞效果的力量,未來也會帶來相對的好效果。

當對自己的病痛太多心時,越想問題就越多。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ferobanjo

下一位病人是做手工的女性,容易興奮而且過勞。庫埃問她毛病出在哪兒,她迸出一大串抱怨,滔滔不絕地詳述每個症狀。「女士,」他打斷她,「你對自己的病痛太多心了,越想問題就越多。

隨後是一個患頭痛的女孩、雙眼紅腫的年輕人,還有因為靜脈曲張做不了事的農場工人。庫埃告訴每個患者,自我暗示能完全紓解他們的病痛。隨後來了一個生意人,他抱怨自己緊張、缺乏自信,老是提心吊膽。

「只要用對方法,」庫埃說,「你就不會讓自己存著這些念頭了。」

「我為了擺脫問題,什麼辦法都試過。」病人回答。

「你把自己累壞了。你越是努力,那些念頭就越是揮之不去。你能很簡單、輕易地改變這一切,最重要的是,一點也不費工夫。」

「我想要改變!」男子插嘴說。

「這麼說就錯了,」庫埃告訴他,「如果你說『我想要這麼做』,你的想像力會回答你:『噢,可是你做不到。』你必須說:『我就是要這麼做』,如果事情落在可能的那一邊,你就會成功了。」

不要說:「我想要這麼做。」你必須說:「我就是要這麼做!」

兩三個病人後,來了一個神經衰弱的女孩。這是她第三次來到診所,在家裡練習暗示療法已經有十天。她臉上掛著快樂的微笑,宣稱自己已經大有進展。她的精力改善了,開始能享受生活,能夠吃得盡興,睡得也很好。她的真誠與天真的欣喜加強了其他患者的信念。他們看到這個療法的真人實證,下一個就輪到他們了。

庫埃繼續看診。不管是因為風濕還是某些麻痺症而手腳不靈活的人,都被喚進診間來極力伸展手腳,當成未來進展的對照基準。

除了那名巴黎訪客,現場還有一男一女也無法自力行走,另一名魁梧的男子過去是鐵匠,但現在務農,原因是近十年來他都沒辦法把右手舉到肩膀以上。庫埃對每個人都做出完全康復的預測。

相信自己能完全康復,是痊癒的開始。
圖片來源:Pixabay

運用想像力自我暗示

在治療的最初階段,他所說的話還不算帶有暗示性,而是依據多年經驗所審慎表達的意見。他沒有一次否定治癒的可能性,不過對幾個器官疾病較嚴重的病患,他會承認無法治癒。然而,他還是會向這些人保證能終結疼痛、提振他們的精神,至少能阻止病情惡化,「自我暗示力量的盡頭在哪裡,我們還不知道;但最終的康復依然可能。」對於所有功能性與神經性的失調,還有較不嚴重的器官問題,他表示密切進行自我暗示有辦法完全驅除病灶。

庫埃大約花四十分鐘完成會診。其他病患都親身見證了這個療法所帶給他們的益處。

一位女子胸部腫痛,她先前的醫師診斷有癌症的可能(庫埃認為是誤診),但來這裡接受治療還不到三週,她的症狀就完全解除了。另一位女性的貧血症狀也獲得改善,體重也增加超過九磅。一名男子的靜脈曲張痊癒了,另一個人才來看一次診,就擺脫了一輩子的結巴習慣。

只有一位來過的病患沒有進展。「先生,」庫埃告訴他說,「你付出了努力。你必須信任你的想像力,不是意志力。只要想像自己變好了,你就會變好。」

接著,庫埃勾勒出以下篇幅的理論,這裡只要陳述他的主要結論就夠了:

一個念頭占據全部心思時,會化為實際的身心狀態。

運用意志力來克服念頭,只會刺激它變得更強大。

為了展現這些真相,他請一位似乎弱不禁風的年輕女病人做個小實驗。他請她把手臂向前伸,兩手緊握,手指交纏,接著增加力道直到有點顫抖為止。「看著妳的手,」庫埃說,「並想像自己想打開手卻做不到。現在,試著把手打開,加把勁。妳會發現妳越是嘗試,手指就纏得越緊。」

女孩的手腕稍微扭了幾下,認真使出最大的力氣要打開手,但她越用力,手就握得越緊,指關節都因為用力而發白了!她的手似乎因為一股無法掌控的力量而絞在一起。「現在,請換成去想──」庫埃說,「我可以打開手了。」

她的手慢慢放鬆下來,接著一拉,交纏的手指就分開了。庫埃指出,這個小實驗同時顯現出其理論的兩大要點:當病人的心思被「我做不到」的念頭占滿時,她怎樣也無法把手打開。再來,她為了打開手而以意志使力,只會讓手指纏得更緊。

只要想像自己變好了,你就會變好。
圖片來源: Pixabay /作者: Efraimstochter

接著,病人們被輪流請入診間,進行同樣的實驗。其中,一位年長的女士因為太過專注於「我做不到」的念頭,而沒有留意到請她改成去想「我做得到」的要求,她坐著盯住自己交纏的手指,臉皺成一團,彷彿在思考攸關命運的大事。「你瞧,」庫埃說,「如果這位夫人堅持這樣下去,她這輩子就再也無法打開手了。」

然而,有幾位男性卻無法馬上做到。當他請過去是鐵匠、現在卻舉不起手臂的男子去想像「我想打開手卻辦不到」時,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開了。

「你看,」庫埃微笑說,「事情不是要看我怎麼說,而是看你怎麼想。你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支吾道:「我想,到頭來我可能還是要打開。」

「沒錯,所以你就打開了。現在手再交握一次,握緊一些。」

達到正確的壓力點時,庫埃請他反覆說:「我做不到,我做不到……」

他邊重複,雙手也纏得更緊,再怎麼用力也分不開。

「你瞧,」庫埃說,「現在聽好了。過去十年來你都以為自己無法把手臂舉到肩膀以上,所以才一直做不到,因為只要我們這麼想,事情就會依樣成真。現在請你去想:『我舉得起來。』」病人狐疑地望著他。

「快一點!」庫埃用發號施令的語氣說,「去想『我做得到,我做得到!』」

「我做得到。」男子說。他漫不經心地舉起手臂,並抱怨肩膀發痛。

「很好,」庫埃說,「別放下手臂。請閉上眼睛,並盡快重複我說的話:『過去了,都過去了。』」

接下來半分鐘,他們一同反覆說這句話,速度快到生出像機器高速旋轉般的嗡嗡聲,同時庫埃也快速地撫摸男子的肩膀。半分鐘後,病人承認痛苦消失了。

「現在請好好去想,你能夠舉起手臂了。」庫埃說。

痛苦的遠離給予了病人信心。本來他一臉困惑,半信半疑,但想到那股力量,他的臉色發亮,「我做得到。」他用不由分說的語氣說著,接著便毫不費力地靜靜舉起手臂,直到完全高過頭頂。他勝利地舉著手一會兒,所有旁人都鼓起掌來。

庫埃伸手握住他的那一隻手。「我的朋友,你痊癒了。」

「太好了,」男子回道,「我相信你說對了。」

「證明看看,」庫埃說,「請你打我的肩膀。」

病人笑了,並輕輕拍了他的肩膀一下。

「重一點,」庫埃鼓勵他,「打重一點,越重越好。」

他開始規律地舉起手臂拍打又放下,一下比一下重,最後庫埃不得已才請他停手。

「好了,我的朋友,你可以重拾鐵砧了。」

男子回到座位上,還愣愣地弄不清是怎麼一回事。彷彿為了讓自己安心,偶爾他會舉起手臂,用充滿敬畏的語氣低聲對自己說:「我做得到,我做得到。」

不久,一名女子坐到庫埃面前,抱怨自己神經痛得厲害。在反覆念「過去了」這句話的影響下,不到三十秒疼痛就被驅散了。隨後是那位巴黎來的客人。眼前的一切令他充滿信心;他坐直身子,臉頰帶有一抹紅暈,抖得也不那麼厲害了。

他一下子就成功完成了實驗。

「現在,」庫埃說,「你已成為耕地,我可以用手撒下種子了。」

他要那個受苦的人先打直背脊和膝蓋站挺,然後請他一面不斷想「我做得到」,一面把全身的重量輪流放在兩隻腳上,慢慢進行名為「原地踏步」的練習。

隨後,他們移開椅子,請男子拿開拐杖,在清空的地方來回地走。他的步伐變得凌亂時,庫埃就請他停住,指出他的錯誤,並請他一面更正,一面重新去想「我做得到」。

逐步的改善激起了男子的想像力。他對自己有把握起來,舉止變得越來越有自信,步伐也越來越輕快。

他的小女兒滿臉微笑,忘我地高興起來,站在他身邊表達她的欣喜、欽佩與鼓勵。所有人都笑顏逐開地鼓掌。

「坐了這麼久,」庫埃說,「你應該到我的花園裡跑一跑了。」

庫埃於是繼續他的看診工作。

每一位病人的病痛都獲得部分緩解,甚至全部消失;手腳失靈的人也或多或少回復了一些功能。

庫埃的姿態始終是不怒而威,不拘禮節,也不擺優越架子;不論貧富,他對每個人都和顏悅色地表示關心。不過,在這些前提之下,他也會依病人的性情變換語氣,有時堅定,有時帶著幾分揶揄,只要有打趣的機會,他絕對不放──幾乎可以說他是很有技巧地逗弄某些病人,讓他們認為自己的毛病來得荒謬,有點不值得,生這些小病實在是離奇而該自責的過失,應該盡快擺脫。

否認疾病的威嚴性,確實是這間診所的一個特點。沒有人把疾病當成暴君般必恭必敬,而是略加嘲弄,疾病的可怖顯得有些乏善可陳,到頭來連受害者也嘲笑它。

從「我做不到」到「我做得到」,想像力能改善現況。
圖片來源: Pixabay /作者:Free-Photos

本文摘自《暗示自我的力量:輕鬆駕馭你不受控的小心思,斷絕惡習、清理疾病、完成所有你在乎的事! 》一書。

[taronews-styles book_title=”暗示自我的力量:輕鬆駕馭你不受控的小心思,斷絕惡習、清理疾病、完成所有你在乎的事! ” book_author=”賽勒斯•哈利•布魯克斯” book_publisher=”柿子文化” book_publish_date=”2019/04/11″ book_cover=”https://cdn.taronews.tw/files/2019/05/135799.png” book_link=”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ronews/products/0010816237?utm_source=taronews&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905″ book_link_text=”博客來購書” ext_link_1=”https://www.taaze.tw/apredir.html?155785702/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72187.html?a=b?a=t” ext_link_text_1=”讀冊生活購書” style=”book”][/taronews-styles]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