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外有主權危機、內要經濟轉型 民團六問總統參選人

台灣公民陣線因此提出「六大民主危機」,包括「中國統戰滲透與資訊戰」、「和平協議與主權危機」、「經濟瓶頸」、「國家的社會投資不足」、「政黨失能」、「政府體制缺陷」等,要求各黨派總統參選人回應並提出具體有效對策。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2020 大選是台灣民主未來的關鍵,但至今兩大黨皆尚無確定人選,且部分有意參選者口水多過實質的治國方針與政策討論,台灣公民陣線指出,台灣目前外有主權危機,中國併吞動作頻頻,內卻因為經濟轉型還未完成,而導致民眾對未來失去信心,反讓民粹、反民主勢力趁機衝擊民主。台灣公民陣線因此提出「六大民主危機」,包括「中國統戰滲透與資訊戰」、「和平協議與主權危機」、「經濟瓶頸」、「國家的社會投資不足」、「政黨失能」、「政府體制缺陷」等,要求各黨派總統參選人回應並提出具體有效對策。

資訊戰、和平協議 中國要傷害台灣民主 總統如何因應

面對中國以資訊戰、和平協議要傷害台灣的民主,台灣公民陣線發起人宋承恩提醒,無國界記者組織今年 3 月發布《中國追求的世界傳媒新秩序》調查報告已經指出,「台灣一直是中國不實資訊的主要操作標的」,監察院調查報告也點名旺旺中時設在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政府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台灣其他媒體,價格常是行情價的 2 倍以上。顯見中國政府收買媒體已影響台灣民主體制的健全運作。因此要求總統參選人,說明是否支持:「立法禁止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收受中國政府及其相關機構之賄賂與不正利益;如屬合法正當業務往來,應申報公開,並於醒目處揭露資金來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1 月發表「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更倡議「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宋承恩指出,政治談判是否會傷害台灣主權與民主體制,一直是人民深層的憂慮,因此要求總統參選人表態「是否支持立法院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明確定出「主權國家地位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毀棄或變更,不得作為政治談判及協議之項目」,為政治談判畫出紅線。並承諾當選後不會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與中國進行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或其他政治談判。

台灣公民陣線提出「六大民主危機」,要求各黨派總統參選人回應並提出具體有效對策。
圖片來源:台灣公民陣線提供。

低薪、分配不均 經濟怎拼到青年滿意

在經濟的部分,雖然蔡政府連續 3 年調高基本工資月薪與時薪,總漲幅分別是 15% 與 25%,已是民選總統以來基本工資漲幅最多的政績。但台灣公民陣線成員莊程洋表示,這個漲幅只是「補破網」,未來可以從調漲幅度提高與提出整體的薪資作戰計畫,以帶動預期心理拉起整體經濟。

莊程洋表示,有國際媒體分析指出,2018 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主因是長期被忽視的低薪族群的政治反撲。而低薪的很大問題源自經濟果實分配的不正義,也就是「分配不均」。從整體受薪階級的勞動報酬占 GDP 比率的變化趨勢得知,勞動報酬從 1992 年占 GDP 的 51%,一路下滑至 2016 年約占44%,以目前經濟規模,約當 1.23 兆元從原本勞動報酬變成資方利益,平均每位工作者的月薪減少約九千元之多。反觀,目前多數先進國家的勞動報酬占比約 60% 左右的程度,兩者的差距顯示,台灣低薪現象的背後,是一個嚴重向資方利益傾斜的分配制度結構。

莊程洋舉南韓為例,近年來薪資水準已經大幅領先台灣的南韓,總理文在寅 2017 年上任後至今過去兩年左右時間,已將基本工資調漲 29.1%,使得目前南韓基本時薪折合新台幣約 220 元,基本月薪(每週 40 工時)超過 47K。文政府更預告 2020 年基本時薪將繼續漲至約 260 元新台幣。而日本政府同樣採取「預告」加薪的策略,先宣告未來幾年將調漲的目標,以帶動投資與消費心理、刺激內需成長。

莊程洋指出,日韓的薪資調漲措施,是國際目前正在倡議的「加薪帶動成長」(wage-led growth)策略,將有助於內需經濟與社會需求創新的茁壯。但民進黨政府過去雖然努力刺激內需,卻仍始終擺脫不了「加薪傷害競爭力」的舊經濟思維,還有持續開放引進更多外勞,有傷害中低薪族群的就業與所得,更延後台灣產業升級的速度的疑慮

因此他要問總統參選人,對扭轉台灣低薪與血汗過勞現象,以及引導產業升級的具體政策為何?以及經濟果實的嚴重分配不正義,如何改善?

再者台灣的少子化問題已經是年金保險體系無法存續的主因,未來青壯年將難以負擔沉重的扶養壓力,並在低薪困境中,家戶可支配餘額進一步下降,造成生育意願降低的惡性循環。由於國家長期對「社會投資」的不足,從少子化及托育政策就出現嚴重缺口,更遑論其它長照、職訓系統、基礎教育投資、年金保險等面向。因此要問總統參選人,您對於改善當前托育體系數量及品質,緩解城鄉差異的具體政策方針為何?請說明您對於國家社會投資不足的整體因應策略?

初選全民調只管等電話 缺少政策辯論、民眾對話

對於目前兩黨初選落入口水戰,且提名程序也有爭議的狀況,台灣公民陣線發起人徐偉群指出,由於黨員結構與選民結構的落差,加上人頭黨員問題,讓兩大黨都無法以黨員投票產生候選人,最後都走向全民調決定提名。但如此卻讓初選程序窄化為「兩三場電視政見會」搭配「選民在家等電話」卻缺少了政見辯論及與民眾對話。

徐偉群要問總統參選人,您認為未來政黨提名制度應如何改善?您是否支持參考美國,未來採用開放式公辦初選,讓初選程序更具備「政見路線競爭」以及「候選人與選民對話」之功能?在此之前,您會如何加強與選民進行政見對話?

此外,目前我國的政治體制,仍有總統與行政院在憲法中的權責不符的問疑。民選總統並非憲法規定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內政上常要藉由各種「體制外」手段影響政院施政,才能「承擔」選民付託。但同時在另一方面,總統雖實際掌有決策權,卻僅由閣揆出面為政策辯護,使已經沒有閣揆或閣員同意權的國會,更無監督制衡實際決策者的有效工具。總統參選人雖常指出憲政體制的陳痾,但實際執政掌權後,卻多半繼續坐享權責不符體制的紅利。因此他要求總統參選人表態,您是否願意以修憲來解決權責不符的體制問題?或是說明白要維持穩定多數的內閣制/準內閣制,或者讓總統取得完整行政權?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