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傳出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日前訪問華府,不僅與美國家安全顧問波頓見面,也與美方資深官員一起和日前訪美的幾位南太邦交島國政要開會,會中美方官員提到希望這些國家不要與台灣斷絕邦交關係。
由於日前「北美事務協調會 CCNAA」也正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從協會正名,台美高層互訪提升、台美高層與第三國政要開會,美方在會中積極挺台灣維持邦交等幾件事看來,台美關係不僅在穩定提升,台灣國家的地位也被美方事實承認。
這些成果都與蔡政府不躁進,務實穩健的踏實外交操作有直接關係。
以李大維與波頓見面一事來看,雖然在 1996 年以後曾有一段期間台灣的國安會秘書長與美方的國安副顧問有定期對面討論台海情勢,但之後因故停止。因此日前李大維與波頓的華府見面,可說是台美斷交以來第一次有這麼高層級的官員互動。
固然李大維的位置並不在限制進入華府的五人名單之內,但與相對位階的國安顧問會面且被公開,顯示美方也首肯此事且有意使其常態化。但更重要的是,現在當國安高層可以直接在華府討論,顯示台美關係已經超越蒙特利政軍對話層次進入戰略對話了。而這個對話的常態化與制度化也可望建立。由於台美的戰略溝通極為重要,因此「李波對話」的意義就不是大官見面這麼簡單。
有人對於李大維與波頓的見面當成蔡英文訪問華府的先聲,固然沒人可以拒絕這種聯想,但「李波會談」本身的重要性不容低估。特別是在美國與中國國防部長都預備要參加香格里拉對話前不久,不僅出現李波對話,呼籲邦交國不要與台灣斷交、北美事務協調會正名、美艦再度通過台海,以及台灣文化部長訪美有多個公開行程等,美方公開挺台灣的政治意涵不言可喻。
北美事務協調會正名也是重要之舉。舉凡協會正名,沒有美方同意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次的意義在於名稱上將台灣與美國並列,與其說這叫「台美一家親」,還不如說這彰顯台美是國對國關係。美方同意這樣的正名,且也在台灣資深官員面前對著我南太友邦說希望勿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即便美方因種種理由(一中政策)還無法與台灣建交,但肯定華府是以國與國關係看待與台灣關係的。這個訊息意義重大到連蔡英文總統都要特別提到這個正名的成就。
美國支持台灣維繫邦交除了認為中國在改變現狀外,也顯示美國認為持續斷交下去,終究會影響台灣的國家主權主張,但這也意味著美國就是把台灣當成國家。坊間有人還主張因為台灣沒正名,所以導致美國無法視台灣為國家,看到美方現在的積極挺台就顯示這個說法不正確。畢竟國際關係是活的,國家也是有生命的實體,在其內人民擁有至高主權的情形下,以名稱否定國家的存在就是荒謬的法匠見解。
特別是明知台灣因地緣戰略的理由無法直接正名,但又以此為由咒罵台灣人沒勇氣突破重圍,這種主張不僅只是讓台灣持續沉浸在自我毀滅的迴圈,更把國際該處理的問題轉為台灣社會的內部歧異,這是十分不負責任的作為。
有人說現在的台美關係增長是美方賜與,不是蔡政府努力的後果。固然這個成果不應由蔡政府獨享所有光環,美方的善意支持才是關鍵因素,但在批評時請先比較扁、馬時代的對美關係。馬政府時代雖有歐巴馬政府持續稱讚台灣,但都是在建議兩岸持續對話的脈絡,且從未公開批評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與軍事恫嚇,還曾因兩岸關係良好,有段期間歐巴馬華府出現許多「棄台論」主張。
蔡政府強調不會製造麻煩,但也積極進取,讓台美雙方未因兩岸關係的惡化而走下坡,反而在全球民主國家多與川普有歧見之時,台灣卻能逆勢上漲。
至於陳水扁總統,他當時於有史以來最挺台灣的小布希總統任內,因為躁進與暴動,在兩年內導致台美關係急速下墜,讓美政府內的親台派失去發言權,親中派再度掌奪權,2003 年小布希總統在中國總理溫家寶前,以不具名方式指責台灣就是個慘痛教訓。
現在台美關係可以在穩中求進屢攀新高,正是蔡政府不躁進,以務實態度努力經營,累積夠多國際戰略信用的結果。指責蔡英文不會利用大好局勢「衝決網羅」者,也請回想一下扁政府時代因過度衝撞,使其同時與美中兩面作戰,導致個別內政問題成為複合式危機的政治困境,
國人想要看到台灣國際地位提升可以理解,希望看到進展也是合理期待,但要避免欲速則不達。當看到台美關係這幾年提升得這麼快,顯示蔡政府的作為正確。這個踏實外交的成果值得大家好好珍惜,酸言酸語應該要休矣。
相關文章: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