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費加洛報一篇文章表示,中國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一帶拓展影響力,除了獲取美國在這區域的市場,也一步一步把台灣趕出加勒比海地區。
「費加洛報」(Le Figaro)分析,中國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的勢力越來越龐大,這個現象是「一帶一路」全球戰略下的一環,中國人的勢力很早就觸及這片區域,這裡不像中東那樣衝突頻繁,北京想降低美國在中美洲的霸權,也正好利用美國政府某種程度上對中美洲失去關注的機會。
文章指出,中國除了獲取美國在這區域的市場,也一步一步把台灣趕出加勒比海地區,以驚人但未必有後續效果的投資,促使加勒比海及中美洲國家逐漸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
台灣現有 17 個邦交國,在加勒比海地區有海地、聖克里斯多福、聖文森、聖露西亞,在拉丁美洲有貝里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拉圭。
文章提到,這片區域的國民生產毛額不如比利時,以此規模來說,中國的投資通常不算多,取得這些小國的經濟控制權,等於在國際組織表決時獲得影響力,畢竟不管多小,每個國家都有一票。
文章說明,中國在這片區域超過 20 國的發展很多元,有 3 項主軸,也就是尋找自然及農業資源豐富的國家、戰略性國家、以及能在國際組織支持中國的小國。
在資源豐富國這方面,中國主要尋找貧困或人口稀少的國家,如在蘇利南(Suriname)或蓋亞那(Guyana)購買鐵、木材或鋁土;在千里達及托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或委內瑞拉則密切注意石油利益,即使生產和提煉量都在減少。
戰略方面,中國在多明尼加推動多項製造業投資,甚至取代委內瑞拉,成為古巴最大貿易夥伴,每年貿易額約達 20 億美元,今年夏天已遞交第一批火車到古巴;中國還進口古巴的鎳及藥用品,並有意利用古巴在加勒比海地區的外交影響力。
報導提到,中國自 2006 年起陸續誘使哥斯大黎加等國承認北京的共產獨裁政權,中國在當地投資 13 億美元的煉油廠,並花 4 億美元鋪路,在牙買加也興建高速公路及港口。
文章表示,中國想找不用花太多錢的盟邦,如巴貝多(Barbados)、安地卡(Antigua)、多米尼克(Dominica)、格瑞那達(Grenada),在這些地方興建足球場和醫院,這種「體育場外交」只須花數千萬美元,但中國同時也在巴哈馬投資 34 億美元以建設高級複合式酒店。
文章說,加勒比海國家就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如斯里蘭卡或巴基斯坦,都在財務上越來越依賴中國這個債主,美國對此現象也相當關注。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