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跟台灣一樣,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依賴程度已到了「邊走邊滑」的程度。許多曾被低頭族撞到,甚至受傷的民眾,紛紛提出希望制訂條例規範低頭族,引發社會關注。
日本雅虎新聞今天刊出特輯,討論這個看似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
●邊走邊滑手機太超過
今年 4 月,大阪府民眾寄出陳情書給相關單位,內容寫到「希望能評估規範邊走邊滑手機的行為」、「雖然本來應該是道德層次的問題,但現在已太超過了」。
這樣的意見不僅在大阪出現,大分縣有民眾希望制訂縣條例;兵庫縣明石市民眾也表示,希望參照禁止隨意丟垃圾及禁止邊走邊抽菸,制訂條例規範。
在地方自治條例中呼籲勿邊走邊滑手機的案例並非沒有, 2014 年實施的京都府「交通安全基本條例」就有提及,希望民眾能「克制」邊走邊滑手機的行為,但沒有任何罰則。
加上日本目前沒有在道路交通法等法規上明確定義何謂邊走邊滑手機,實際取締也有難度,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政府提出有附帶罰則的條例草案。
東京消防廳曾公布因為邊走邊滑手機造成送醫的人數,最新數據是 2013 年到 2017 年,在這 5 年內,共有 199 人因為「邊滑手機邊做某事」造成意外送醫,其中 156 人就是邊走邊滑手機。
●邊走邊滑意外數字冰山一角
日本民營鐵道協會負責人私下說,這個數字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這位負責人說,例如民眾從車站月台上跌落而通報救護車的情況,急救人員不會問「你為什麼會掉下去?」可能就是碰巧在現場的站務人員看到大致情況而向上報告,但只要無法明確說明原因,報告書上也只會載明事實。
警察廳並沒有關於邊走邊滑手機產生問題的統計,但是,雖然沒有明確的統計數字,因為邊走邊滑手機而受傷或發生問題,在日本並不罕見。
●盲人深受邊走邊滑手機之害
日本盲人會連合(日盲連)資訊部長三宅隆說, 2018 年曾在會員協助下進行調查,發現每兩位盲人朋友,就有一位曾經因為別人邊走邊滑手機而受害,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之一。
三宅說,日盲連一位前幹部走在車站的導盲磚上時,被人從正面撞上後,頭部受撞擊送醫,但對方已跑得不見蹤影。現場目擊人士說,「落跑」的肇事者就是邊走邊滑手機。
三宅說,他們走路使用白手杖時,會特別敲擊地面發出聲音,就是為了讓其他行人知道他們的存在,沒想到這樣還是會被人撞到。
日盲連每年都會向相關政府單位進行各式各樣陳情,但今年 6 月,他們特別加入「禁止邊走邊滑手機」的請求,向國土交通省提出書面陳情。
日本各大車站及電車內去年秋天都張貼各種黃色宣導海報,內容寫著「你以為是撞到了,別人以為是被撞了」、「如果只是因為沒有立刻回覆(訊息)就失去的東西,不能稱為友情」,呼籲大家不要邊走邊滑手機。
這項宣導活動包括日本電氣通信事業者協會(TCA)、各大通訊業者及全日本鐵道公司都加入,有業者說,包括邊走邊滑手機在內,「邊做什麼邊滑手機」都很危險,業者都有這樣的共識,也持續希望透過宣導讓民眾都能有這樣的意識。
●業者齊力宣導 民眾明知危險仍不自覺
不過,業者也說,很多民眾還是會「不自覺」就邊走邊滑手機;雖然改變民眾意識很難,但也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其實民眾也不是不清楚邊走邊滑手機的危險。根據TCA今年 3 月的最新調查,受訪者談到邊走邊滑手機會不會感到危險,有近 9 成都有程度不等的感覺。
也就是說,多數邊走邊滑手機的人,可能是在明知危險的情況下,仍然「不自覺」就拿出手機來滑。
日本有電信業者針對安卓系統智慧型手機推出一個免費APP,只要安裝這個APP在行走中使用手機的話,就會出現半透明黑底、上面寫著白字「請勿邊走邊滑手機」,提醒使用者小心。
●從自律變他律有沒有效
日本筑波大學醫學醫療系教授德田克己, 2018 年曾造訪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威基基地區,調查當地實施禁止邊走邊滑手機條例的效果。
檀香山市的這個條例從 2017 年 10 月起實施,主要是針對走斑馬線過馬路的行人,禁止邊走邊滑手機,違反者將被處以罰鍰。
德田觀察威基基地區及日本東京都內JR惠比壽車站前行人過馬路情況進行調查,經過簡單統計,威基基地區的行人過馬路時,仍有 47.3 %會邊滑手機邊過馬路,但也有 35.1 %的人會把手機收到包包裡過馬路,還有 17.6 %的人不使用、只拿著手機過馬路。
反觀JR惠比壽車站前的情況,高達 84.9 %的人會邊滑手機邊過馬路, 9.2 %的人不使用、只拿著手機過馬路,僅有 5.9 %的人會把手機收到包包裡過馬路。
德田說,考量日本現在的情況,看來只有訂定條例才能規範邊走邊滑手機。
另外有學者認為,雖然邊走邊滑手機很危險,但也憂心制訂附帶罰則的條例可能帶來副作用。
●罰可能有效 但也有副作用
金城學院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北折充隆說,他認為罰則是有效的,例如坐車要繫安全帶,前座不繫有罰則,所以大家坐前座就會繫;但後座乘客在一般道路上不繫也沒罰則,所以坐後座的人就不太繫安全帶。
他說,邊走邊滑手機如果會有罰則,相信就會減少大家這樣的行為。
不過,北折舉例說,新大阪站有賣章魚燒,但去年新幹線車廂內貼上告示,請大家不要在車廂內吃章魚燒,結果造成話題,最主要是因為在密閉車廂吃章魚燒會有味道,所以有乘客反映。
他認為,這是一個章魚燒的味道造成乘客抱怨,而且業者反應很敏感的社會;未來如果類似情況持續發展,下一個可能是新幹線內禁止飲酒,接著就是這個社會可能變成規則一大堆,民眾處處受束縛。
北折說,比起嚴厲處罰,不如先形成一種價值觀,如果可以建立這種邊走邊滑手機不好的價值觀,自然會有多數人怕被人指指點點,「強制規範會引發反彈,由價值觀來規範可能就不會有這樣的反彈」。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