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昨天公布 10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 3.8 %。有分析認為,中國在停滯性通膨的陰影下,貨幣政策對此失靈,應以大規模減稅及縮小政府開支來應對。
中國 10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 3.8 %,創下逾 7 年新高,其中,豬肉價格上漲對 CPI 產生約 2.43 個百分點的影響。中國是否面臨經濟成長放緩、高物價和高失業率的停滯性通貨膨脹,又成外界關注焦點。
中媒報導多強調扣除豬肉價格上漲因素後,CPI 月增約 0.1 %,年增約 1.3 %,今年以來核心 CPI 保持穩定,不存在物價全面上漲的基礎。
金融學者賀江兵告訴中央社記者,這種說法就好比「扣除貪官後,中國政府最廉潔;扣除貧困人口後,中國最富有」一樣,沒有什麼意義。因為豬肉價格確實影響巨大,而且短期很難改善。
儘管中國農業農村部 10 月底曾表示,生豬生產明年有望恢復到正常水準;但以國外花費數十年根除非洲豬瘟的經驗來看,綜合豬農復產意願、能繁母豬數量恢復需要時間等多種因素,中國生豬量要能正常供應可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他說,若以中國 9 月廣義貨幣(M 2 )餘額達人民幣 195.23 兆元來看,即使生豬產能恢復了,在貨幣量過多的情況下,不是豬價漲也會是其他物品漲價,何況食品消費是剛性需求,很難逃過漲價。
中國第 3 季的 GDP 成長率為 6.0 %,較 CPI 指數仍高,但隨著經濟成長的壓力加大,停滯性通膨的陰影越來越大,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面臨兩難,政策收緊將會導致經濟成長下滑,放鬆銀根又可能會使通膨更加嚴重。
賀江兵認為,參照美國 1980 年代治理停滯性通膨的成功經驗,應該大力減稅降費與縮小政府開支,並力行小政府、大市場的作法,加大變賣國有資產與擴大就業,不要與民爭利。
當前中國仍施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欲以基建拉動 GDP,賀江兵說,這將導致更多的浪費和腐敗,並讓停滯性通膨更為嚴重。而在國企改革上,與上述解決方案矛盾的「國進民退」趨勢也仍在持續。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