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育種肉鴨可望脫離籠子 RFID技術促成友善飼養

圖片來源:中央社

育種肉鴨因為須要掌握進食體重等資料,傳統要關進籠子飼養,畜產試驗所成功開發RFID技術,鴨鼻掛上電子標籤,即可平飼並同時收集資料,籠養不再是必要之惡,也符合動保精神。

畜試所助理研究員鄭智翔今天說,參考法國的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畜試所開發的技術,可讓育種肉鴨得以從籠子解放,飼主採取平飼,能夠每隻肉鴨都記錄進食、體重等資料,透過磅秤裝置及管理系統,掌握肉鴨的體重、進食量及次數。

他說明,這項裝置會在鴨子的鼻子懸掛電子標籤,然後模組的下方有磅秤,可秤飼料桶及進入吃飼料鴨子的重量,飼料桶的進食口有個天線圈,可感應鴨子鼻子上的電子標籤,辨識鴨子身分、進食次數。

農試所預計今年會進行外掛式電子標籤零件的專利申請,並盡快技術轉移到產業,供業界使用這項友善畜牧的新裝置。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林岱瑾說,歐盟廢除格子籠飼養蛋雞,也不傾向鴨子籠養,因為水禽須將頭、嘴伸入水裡後轉頭用嘴理毛,這是天性。除了養鴨業界,實驗動物機構的鴨子、種鴨場也是籠養,動社對於任何可以停止籠養的技術研發都樂觀其成。

不過,她也呼籲,畜試所應確認外掛電子標籤穿過鴨鼻孔是否會鴨隻造成不適,影響進食及生理效能。

對此,鄭智翔告訴中央社記者,鴨子飼養密度高時,鴨子會用嘴啄前方的鴨隻,電子標籤外掛鼻子的設計,正是回應動保界呼籲不要剪鴨嘴來避免鴨子互啄而誕生的。

他並說,這設計口語化稱為「鴨子眼鏡」之類,會擋住前方視線,讓鴨子只能看到兩側,就不會啄前方的鴨子,也不用剪鴨嘴;畜試所曾買來使用 2 年,進食、理毛次數及體重,都沒有減少。

另外,他補充,鴨子兩側鼻孔互通,懸掛式零件雖然穿過兩側鼻孔,並沒有刺穿組織,國外則是打入晶片,因為不想使用侵入性方式,所以採用外掛式,且雞隻的外掛式零件已有不穿過鼻子的款式,只是國內種鴨業者不到 10 家,開模要數十萬元,要業者有意願才能開模設計生產。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