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定古蹟許丕簡古厝最近完成修復並舉行成果發表會,建築專家認為古蹟修復貴在「修舊如舊」,全部翻新日後就沒有故事可說,許家後人雖不完全滿意,但肯定修復用心。
許丕簡古厝原由金門縣后沙村許氏五房許丕騰在新加坡發展榮歸故里後,於 1867 年所建,後因生意經營不善,許丕騰計畫將宅第以 1200 銀元轉賣給山后村王氏僑商。同宗許丕簡得知後,認為宅第只有買進來,沒有賣出去的道理,而且賣給外鄉人有損鄉里村譽,以 1500 銀元購入。當他買下宅第後,還協助興建左護厝供許丕騰家族居住,傳為佳話。
許丕簡古厝因特殊的「小六路厝」空間格局與精美建築裝飾,在金門移民史上又具有重要指標價值, 2010 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古厝東西廳繁複的門扇木雕,正面牆堵中央萬字紋、外側八角配十字組砌、水車堵泥塑和交趾陶,以及脊墜的剪黏、彩繪等,是古厝最具特色之處。
但由於古厝屋頂崩塌,木結構遭白蟻肆虐,危及建築安全,文化局耗資新台幣 2500 萬元修復,今年9月完工。
許家後人坦承看到修復後的古厝「完全不像新的」,有些傻眼。主持修復的金門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逸仁最近在修復成果發表會中表示,他理解後人「古厝一輩子才修一次,為何不修得像新的一樣」的期待,但建築物承載歷史,修復古蹟最重要是秉持價值維護原則,傳統建築可以翻新,但古蹟修復不能如此。
曾逸仁說,修復過程中,團隊真的很掙扎,例如,牆門內兩側身堵灰壁滿是污漬,原有彩繪完全看不見,如果請匠師重新彩繪,只要幾萬元就可以搞定,「但若壁堵變得很鮮豔,你會覺得是古蹟?」最後團隊選擇留白,留給觀者想像空間。
許家人和不少民眾對正廳左右窗楣的聯對風化,只剩「和為貴安」四字,也覺得難以接受。曾逸仁說,傳統顏料絕對比現代顏料佳,如果以新顏料重繪,不出3、5年就掉漆,團隊幾經思考決定保留原貌。
正面牆身下的螭虎腳新舊材質夾雜,也頗為突兀。曾逸仁說,原先螭虎腳遭日軍破壞,團隊以相近石材修補。另外,正廳馬鼻窗在軍管時期上漆,去漆是傷害,既然沒有損壞,就不要動。他說,馬鼻窗和螭虎腳都呈現不同時代美感,正好可以用來說故事,如果全部換新,就沒得講了。
此外,曾逸仁提到,正廳中脊和燈梁彩繪採科學性修復是金門古厝修復的首例,不但比重繪更漂亮,更展現它原本價值。建築師符宏仁也認為,古蹟修復真實性重於完整性,,原始東西愈多就愈真實,也就愈完整。
古厝管理人許明顯雖然不是很滿意修復成果,但打了 80 分,並感謝文化局讓古厝風華再現。他說,任何工程一定會有小缺失,以後再改善,當務之急是希望先處理風化的聯對。
許家表示,古厝未來計畫經營民宿,現階段可受理預約參觀。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