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謝志偉專欄》小俠與大義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本來只是想單純記錄一趟德南小城之訪的⋯⋯

作為台灣駐德代表,主要任務理所當然聚焦於國會及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都柏林,然而這些年我也走訪了德國境內不少大大小小的城市。有的是拜會,有的是演講,有的是兩者兼而有之。

日前,去了一趟德南,是拜會兼演講的兩天密集行程。其中一站是德南小城,叫「Maulbronn」,中文可譯為「驢井」,這,有故事的。小歸小,此城大有來頭。

德國境內,尤其是德南,有很多地名帶有「Bronn」這個字,義為「井、泉」。「Maulbronn」就是其中一個。係以一座於 1993 年獲認證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修道院為名。

Maulbronn 的「Maul」原義是牲畜的口,在此指的是「牲口」,可指「驢」,有時亦可指「騾」。廣場上,那口井至今仍在。
而這所修道院為何取名為「驢井」呢?

非常友善的市長夫婦先邀我在市府的「金簿」(即貴賓留言簿)裏簽名,繼陪我一起進入修道院聽他約來的導遊解說。

這座修道院距今已有超過八百年的歷史,是阿爾卑斯山以北保留最為完整的中古時代(十二世紀)修道院,台灣人若來德南,務必想法前去一遊,絕對值得。

為何會出現這座修道院?傳說當時有位非常虔誠的騎士,名叫名叫 瓦爾特.封・羅馬司海(Ritter Walter von Lomersheim)許下心願,有生之年要蓋一座修道院。但是要蓋在哪裡呢?這是個問題。

最後,他讓人找了一頭驢子來,上面給揹了一袋金幣,任憑牠走,看牠走著走著,會停在哪裡,就表示那裡有水源,也就是適合蓋修道院的地方。最後,牠所停之處,果然挖出一口源源不斷的泉井。修道院也就順理成章地取名「驢井」了。

為什麼要以「水」為準?因為有水,而且是不斷的活水,才能解決生活所需如喝水、煮食、洗滌等。

又同時,就宗教的涵義來說,「水」也具有純淨「靈魂/精神」的象徵意涵(受洗!)。

水之道,在犧牲自我,成全他物,在髒汙自己,潔淨世間。這不叫「有土斯有財」,這叫「有水斯有義」。

為什麼會有後面這一段?會寫起這些?因為乍讀街頭運動攝影家潘小俠昨日辭世的消息,讓我頓時想到,在這塊土地上,很多人後半生似乎是在以擱下了自己的生活去記錄台灣的生命為職志,他們賦予了被狹義化的腳下土地一種高貴不屈而刻骨銘心的意涵。

原名潘文鉅而改名為潘小俠,以快門記錄了人間不義之罩門。是乃以俠義破狹義之舉也,乃小俠而大義也。

他既像那活水,也像那隻驢子,只是揹的不是金袋,而是相機,捕捉台灣的活水,而他自己則逐漸枯竭。

這趟旅途,不比街頭人聲雜沓,他踽踽獨行而去,帶著我們的憂傷及感念,留下身影和照片。

途遠人單,一路好走。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圖片來源:截自謝志偉臉書

原文出自謝志偉粉絲頁,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