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英文字,是我唸台大法律系的高中同學跟我說的,那時候他嘴巴上常常掛這個字,誰誰誰有 Charisma,因此我印象非常深刻。
這個字的德文和英文一模一樣,源於古希臘語,意思是“恩賜”或“神賜的恩惠”。在宗教背景中,它最初指的是由神賜予的特殊能力或恩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含義擴展到了更廣泛的社會和心理學領域,用於描述某人具有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種吸引力和影響力看似自然而然,好似天賦。
魅力是種迷人的吸引力,能夠激發他人的忠誠。它通常被視為一種磁性人格特質,涉及熱情、自信、魅力和溝通技巧,使一個人對他人有吸引力和說服力。有魅力的個體往往具有強烈的存在感,擅長影響或激勵他人。
三個常見於有魅力的人物中的要素:強烈的個性奇異點、與某些更偉大事物的聯繫,以及冒險的精神。
魅力不僅來自個人本身,還來自於他們經歷的事情以及他們如何為他人提供魅力。
蔡英文、賴清德、蕭美琴有魅力,「在路上」感動了很多人。
韓國瑜、柯文哲等人也有魅力,甚至侯友宜都不能說沒有。
在不同的群眾類型下,魅力會有不同的面貌。魅力的表現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眾或群體的特性、文化背景、價值觀和期望。
相信民主就是相信領導人的魅力,是由合適的群眾所選擇。
那天在電影院,看「金手指」好像比較多,多很多,看「春風勁草」很少,三個多小時又那麼沉悶。一般而言,感官刺激是主流,思考很痛苦。
而假訊息、深度偽造(從羅致政開始,這禮拜應該還會再有)到處流傳,眼見不能為憑,感官不能相信,那要靠什麼來判斷?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