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標籤
作曲家
《李筱峰專欄》燦爛的星辰——許石
今天的壽星就是《安平追想曲》的作曲者許石。他於1919年(日本大正8年)出生於台南,是二戰後台灣的著名作曲家。代表作有《安平追想曲》、《鑼聲若響》...
《李筱峰專欄》燦爛的星辰——馬勒(Gustav Mahler)
馬勒曾說過「交響曲要像世界一樣包羅萬象」 ,也許因此,馬勒那些冗長而艱深的音樂,在當時演出時,經常褒貶不一,毀譽參半。甚至還有人批評「沒聽過這麼無聊的音樂」。
自由卻孤單 魏靖儀與謝維庭合作「F-A-E奏嗚曲」
1853 年作曲家狄特里希、舒曼與布拉姆斯合力完成「 F-A-E 奏嗚曲」,3人以姚阿幸的座右銘「自由卻孤單」( Frei Aber Einsam )為創作主題,該曲將由小提琴家魏靖儀與鋼琴家謝維庭合作演出。
紀念德弗札克180歲誕辰 樂興之時將舉行音樂會
紀念作曲家德弗札克 180 歲誕辰,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將推出「親愛的火車頭先生,生日快樂!」音樂會,以多媒體結合現場演奏,讓樂迷認識這位偉大的捷克作曲家。音樂總監江靖波表示,德弗札克在愛樂者心目中就是善良樸實、素行良好、嚴守道德規範的模範形象,這場音樂會則希望帶著樂迷從德弗札克的童年、學習音樂與工作歷程到私人情感等不同面向,以更人性角度去理解這位作曲家。
追本溯源 樂興之時音樂會傳遞客家精神
精煉客家精神,樂興之時管絃樂團推出「新聲客家管弦新味緒音樂會」,除了演出台灣作曲家追本溯源創作的樂曲之外,也將演出不同民族的音樂,開啟客家音樂國際化的想像。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發布新聞稿表示,應客委會之邀,音樂會上半場都是以客家元素為主的客家音樂,包括徐頌仁「客家平板調」、顏名秀「客家隨想」以及賴德和「鄉音 VI 」。下半場的曲目以西方交響樂為主,與上半場的客家曲目做對照與呼應。
張菁珊音樂劇「妖怪台灣」 電影配樂有畫面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首次製作音樂劇「妖怪台灣」將在本週首演,旅美作曲家張菁珊以電影配樂手法創作,讓音樂本身充滿畫面,也帶動劇情發展,相當別出心裁。張菁珊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創作音樂劇,一寫就是6個月,「我覺得這個劇本將來很適合改編成動畫,所以寫法上比較用電影配樂手法來處理,用好幾種樂器創作出來的合聲意境來表現,希望可以讓演奏家們演奏起來會喜歡」。
《呂秋遠專欄》歐陽娜娜赴中高歌「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Má vlast),其實是一首交響詩,由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Bedřich Smetana)所譜寫,或許歐陽娜娜是想要在中國國慶日一人扮演所有樂器,娛樂一下台灣人而已。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得要談談這首交響詩的背景。
找回手寫的溫度 古典樂迷吳家恆為貝多芬出筆記
紀念作曲家貝多芬誕生 250 年,出版人也是古典樂迷吳家恆自製貝多芬誕生 250 年紀念精裝筆記本,希望透過復古的筆記紙本書寫,重新找回手寫的速度跟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