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紐時

翁山蘇姬與軍頭一年多沒講上話 政變早埋伏筆

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與她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 NLD )內眾多要員昨遭軍方拘禁,緬甸的民主化一夕瓦解。外媒披露,翁山蘇姬與軍頭敏昂萊一年多沒講上話,危機早埋伏筆。軍方政變奪權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一年,讓緬甸向世界展現出榮登民主範例的說法破滅。「紐約時報」報導,翁山蘇姬的被捕與下落不明,證明她無法做到許多人所期待的景況:與和她共享權力的緬甸軍方建立一種政治均勢。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紅到海外 紐時讚簡約動人

全台票房破億的國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紅到海外。紐約時報影評稱讚導演柳廣輝訴說簡約動人的愛情故事,刻劃手法細膩,讓兩位主角產生極具說服力的化學反應。「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改編自柳廣輝的高中愛情回憶,聚焦 1980 年代剛解除戒嚴的台灣。由新生代男星曾敬驊、陳昊森飾演的高中同學遊走在友誼與愛慕之間,兩人曖昧關係因為學妹的出現而產生變化。

港媒:紐時前攝影記者杜斌 遭北京警方帶走

官方香港電台今天報導,美國「紐約時報」北京分社前攝影記者杜斌,日前因涉嫌「尋釁滋事」,被警方帶走。報導引述「曉波助瀾會」網站消息說,住在北京的杜斌前天( 16 日)上午失聯,他的妹妹當晚接到警方電話通知,已將杜斌關押在大興拘留所。據表示,警方今年中已多次找杜斌去問話,要求他刪除推特帳號的帖文,並打聽他是否仍在寫書。

紐時:美盼輝瑞供更多疫苗 佛奇:拜登應速施打

「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今天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政府正與輝瑞藥廠( Pfizer )洽談協議,希望輝瑞明年能提供更多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 武漢肺炎)疫苗。紐時報導說,川普政府正與輝瑞協商,盼運用釋出原物料供應的權力,協助輝瑞額外製造數以千萬劑的疫苗,供美國人明年上半年施打。

駐美代表蕭美琴證實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將訪台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惠勒預計 12 月初率團訪台,將是近3個多月來第3位訪台的美國高階官員。駐美代表蕭美琴晚間向媒體證實,惠勒確實將訪問台灣。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今天報導,惠勒( Andrew Wheeler )預計於 12 月5日當週率團訪台,停留3天。報導引述惠勒發言人修伊特( James Hewitt )表示,惠勒是應邀赴台就「拯救我們的海洋」倡議與海洋垃圾、空氣品質、孩童健康等議題推展合作。

拜登到底253票或264票 美媒認知卡在這一州

美國總統大選的計票仍未完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雖已逼近當選門檻的 270 張選舉人票,但他目前究竟是拿到 264 張還是 253 張,美國各媒體卡在亞利桑那州的認知不同而分歧。關鍵戰區亞利桑那州握有 11 張選舉人票,若算給拜登( Joe Biden )就是拿下 264 張,等於只要再拿下所剩幾個搖擺州其中一個,就能邁過 270 張的當選門檻。

白宮誰入主 關注這7州計票時程

美國總統大選計票持續進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 Joe Biden )目前領先共和黨籍的現任總統川普,選舉人票已接近 270 張當選門檻。紐約時報整理7個關鍵州的揭曉時程。據「紐約時報」採計至美東當地時間4日晚間7時 15 分(台北時間5日上午8時 15 分),目前拜登以 253 張選舉人票領先川普 214 張,在拜登宣布拿下威斯康辛州與密西根州後,目前只剩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賓夕法尼亞州、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等5地未明,考量翻盤難易度後,目前內華達州堪稱最為關鍵。

美大選計票未完 拜登選舉人票趨近270張當選門檻

美國總統大選計票工作持續進行中,美國媒體預測的累計票數雖各有不同,但民主黨候選人拜登( Joe Biden )目前領先共和黨籍的現任總統川普,選舉人票接近 270 張當選門檻。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和「紐約時報」預估,拜登目前以 253 張選舉人票領先; CNN 說川普獲 213 張選舉人票,紐時稱他有 214 張。

嚇阻中國 紐時:美擬售台遠程空對地飛彈

美國政府推動包含7項武器的大型對台軍售案,紐約時報今天引述知情官員說法報導,其中包含可讓國軍戰機在兩岸爆發戰事時攻擊中方目標的飛彈,人民解放軍可能感到憂慮。報導表示,美國政府計劃數週內非正式知會國會,國會如批准這筆總值數十億美元的軍售案,將成為近年美國對台規模最大的軍售之一。

紐時:歐洲日益憤慨 中國外交攻勢遇重大挫敗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北京在美中關係惡化時向歐洲示好,卻發現愈來愈多國家對中國政策與貿易、人權等行徑日益憤慨,致使中國在歐洲發動的外交攻勢遭遇重大挫敗。北京向來將歐洲視為更務實的夥伴,認為歐洲能在美中關係急遽惡化之際發揮穩定作用。這篇由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邁爾斯( Steven Lee Myers )撰寫的報導分析,歐洲對中國的觀點一旦產生持久變化,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帶來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