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紐約時報

接種中國疫苗國家疫情復燃 效力受質疑

蒙古向人民承諾一個「沒有 COVID-19 的夏天」;巴林表示將「恢復正常生活」;小島國家塞席爾目標是重振經濟。然而這3個施打中國疫苗的國家還沒揮別疫情,就得先對抗疫情再復燃。「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報導,這3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都寄望於容易取得的中國製疫苗,這使他們能夠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推出雄心壯志的接種計畫。

紐時:美捐台250萬劑疫苗 美中關係恐更緊繃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在台灣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時捐贈 250 萬劑疫苗,美中緊張關係恐加劇。美方官員說,美國知道台灣取得疫苗面臨不公平挑戰,這次捐贈顯得更為重要。美國捐贈的 250 萬劑莫德納( Moderna )疫苗 20 日運抵台灣,衛生福利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批疫苗對控制疫情有正面作用。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酈英傑表示,這是美台關係真朋友、真進展。

紐時:台灣盼取得BNT疫苗 中國恐從中作梗

紐約時報報導,台灣無法取得德國廠商 BioNTech 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總統蔡英文指責中國介入,中方反控台灣政治操作,凸顯兩岸互不信任,連抗疫都難以化解僵局。報導表示,北京當局是否及如何阻礙台灣洽購 BioNTech 疫苗,至今仍不明朗。但問題癥結是中國上海復星醫藥擁有這款疫苗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權,對許多台灣民眾來說,透過中國企業購買疫苗是令人不快的事。

紐時:美研判習近平顧慮武統 怕摧毀台積電產線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美國情報圈研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武統台灣有所顧慮,原因之一是怕動武恐摧毀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產線,有損中國自身發展尖端技術的大計。聯邦參議院預計本週表決規模龐大的產業政策法案,在中國競爭威脅加劇的情況下,民主、共和黨議員有望拋下政治成見,支持聯邦政府撒錢扶植民間產業,鞏固美國製造與技術優勢,而半導體是可望受惠的重點產業之一。

拜登擴大中企投資禁令 紐時:意識型態鬥爭加劇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擴大中國軍工相關企業投資禁令。紐約時報報導,此舉顯示美中意識型態鬥爭加劇,但禁令若要真正見效,拜登必須說服歐洲盟邦、日本、韓國等國聯手。拜登美東時間3日簽署行政命令,將華為技術、海康威視等5中國廠商列入美國企業禁止投資9家的名單。而前總統川普去年 11 月頒布投資禁令,五角大廈管理的「中共軍方企業」清單多次擴增後達 48 家。

紐時:全球接種進度不一 恐現疫苗種族隔離

隨著 COVID-19 疫苗接種覆蓋率增加,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夏準備讓已接種的人重拾擁抱、聚會等活動,反觀接種進度緩慢的國家正面臨嚴峻疫情,專家擔心世界將出現「疫苗種族隔離」。「紐約時報」指出,全球在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情籠罩下進入第二個年頭,世界清楚且殘酷地一分為二:有些國家有充足疫苗,有些則無。

首揭受憂鬱症所苦 大坂直美槓法網以退賽收場

日本女網名將大坂直美今天以心理健康為由退出法國網球公開賽。從宣布不參加賽後記者會到缺席遭罰款,一週來她與網壇高層越鬧越僵,最終轉折卻是退賽作為結局。「紐約時報」報導,當今女網世界排名第2、4度贏得大滿貫賽事冠軍的大坂直美年僅 23 歲,卻已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女子運動員,除此之外,她還是這世代的偶像球星,網壇新生代魅力球員。

好餓的毛毛蟲暢銷全球 艾瑞卡爾只為孩子作畫

風靡全球的經典童書「好餓的毛毛蟲」作者兼繪者艾瑞.卡爾辭世,他筆下的故事充滿希望及想像,卻少有人知道他 15 歲就被派去挖壕溝,並在德、美雙重身分間備受煎熬,推出第一本繪本時,他已經 38 歲。 24 年前將「好餓的毛毛蟲」譯成中文的兒童文學作家鄭明進表示,艾瑞.卡爾( Eric Carle )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這隻毛毛蟲放大 25 倍,讓小朋友更容易親近並獲得感動;此外,他在書中發明打洞的遊戲,讓小朋友邊看邊玩,完全以孩子的體驗為出發點設計這本書。

美宣布防疫新里程碑 完整接種疫苗者可不戴口罩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今天宣布將更新指引,允許完整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在室內外活動,不須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離。總統拜登說,這是漫長抗疫裡「很重要的一天」。一年多來,美國疾管中心( CDC )不斷呼籲民眾戴口罩以防止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傳播,今天這項宣示是重大政策變更。

美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後 最快今夏可赴歐旅遊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今天向「紐約時報」表示,接種過 2019 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疫苗的美國觀光客,將可在未來幾個月造訪歐盟。歐盟一年多前針對非必要旅行的旅客實施邊境管制,隨著全球各國加快疫苗接種行動,如今出現重大政策轉變。法新社報導,范德賴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並未給出確切時程表,但紐時指出,新規可望在今年夏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