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瀏覽標籤

腫瘤

食道靜脈曲張增肝癌死亡風險 北榮找最佳治療

肝癌患者半數併發食道靜脈曲張,恐造成出血、提高死亡風險,台北榮總與高榮合作研究發現,與口服藥物相較,內視鏡結紮手術可顯著減少患者出血風險,有望改善治療指引。台北榮總今天召開記者會指出,這項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刊登於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腸」( Gut ),可望藉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整體存活率。

中年男3高菸酒不忌罹會厭腫瘤 及時手術恢復良好

苗栗1名有3高病史中年男子長期菸酒不忌,因喉嚨痛、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症狀,診所初步診斷有緊急醫療需求,轉診至為恭醫院,切片確認為會厭腫瘤,及時手術恢復良好。為恭紀念醫院指出,這名患者 49 歲,除了面對高血壓、糖尿病的雙重挑戰,平時有飲用烈酒習慣,菸齡更長達 30 年,長期吸菸1天2包,為重度成癮者,因出現喉嚨痛、聲音沙啞及自覺呼吸困難,影響日常生活,先後前往2家診所就醫。

40歲男常抖不停 竟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惹禍

一名 42 歲男性常抖不停、冒冷汗,到醫院測量血糖竟不到正常人一半,進一步檢查胰臟及肝臟多處有腫瘤,診斷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合併肝臟轉移,因過度分泌胰島素,嚴重低血糖。咳嗽、胸悶、腹瀉、頭暈、盜汗、皮膚潮紅、血壓飆高。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大,時常碰到這些症狀,就醫可能被診斷是呼吸道、心血管或腸胃道疾病,但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立凡今天在記者會提醒,這些症狀都有可能源自同一種癌症,神經內分泌腫瘤。

腫瘤半遮面 汪庭宇不畏惡言:我們沒做錯任何事

「我們沒做錯任何事。」今年升上大學一年級的汪庭宇,巨大腫瘤半遮面,從小飽受異樣眼光與惡言,但未澆熄對人生的熱誠,她勇敢直面人群,勉勵同樣處境的人們逆風飛翔。陽光基金會鼓勵顏損及燒傷學子克服逆境努力向學、勇敢追夢,自 72 年設立「陽光獎助學金」迄今已逾2萬人次受獎。陽光基金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度陽光獎助學金共 504 人獲獎,汪庭宇是陽光獎得主之一。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北醫大巨量影像資料庫研究計畫,以人工智慧 AI 系統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達 95 %以上,且每名病人僅須3到5分鐘就可判讀,爭取寶貴治療時間。台北醫學大學獲科技部補助進行「巨量影像資料庫建置與應用」計畫, 2021 年登上知名醫學期刊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這是北醫大校長林建煌推動數位病理,啟動台灣十大癌別病理玻片數位化中的重要成果。

口腔慢性硬顎潰瘍 淋巴惡性腫瘤作怪

50 歲婦人長年鼻炎、有化膿樣鼻涕,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長出無痛性潰瘍,且上嘴唇腫大。多年就醫都以感染症治療,但長庚皮膚科醫師檢查發現,個案罹患淋巴惡性腫瘤。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沈孟暵、吳明穎協力合作,以一張於病患張口時拍攝的硬顎及軟顎患部影像,獲「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2020 年7月收錄於臨床醫學影像個案報告專欄。